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
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
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
天雨不可期,且复鞭牛后。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
河流之所濡,一斛泥数斗。
我庄当水穷,乃比石田瘦。
尚无东陵瓜,况有南山豆。
天雨不可期,且复鞭牛后。
中文译文:
河水所浸润,一斛泥数斗。
我庄地水稀,田地比石头还瘦。
连东陵的瓜都没有,更不用说南山的豆。
天雨无法预测,只能先赶牛耕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视田五首赠八弟无斁》。诗人以农田为背景,描绘了田地贫瘠、水源稀缺的景象,并表达了对农田的无奈和困境。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河水浸润农田的情景,用一斛泥土只能浸润数斗的比喻,表现出土地贫瘠、水源匮乏的困境。他的庄田水源稀少,田地比石头还要瘦弱,形容了土地的贫瘠和干燥。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东陵瓜和南山豆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田地的贫瘠。东陵是指京东东陵,因为地势高而水源充足,所以可以种植出好的瓜果。与之相比,诗人的田地连东陵的瓜都没有,更别提南山的豆了,暗示了自己的困境和无奈。
最后,诗人提到天雨不可预测,只能赶紧鞭策牛去耕地。这表达了诗人对农田收成的期盼和对天气变化的无奈。天雨对于农田来说至关重要,但无法预测和控制,只能等待自然的恩赐。诗人以鞭策牛耕地的形象,表达了面对困境时奋发向前、积极行动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田的贫瘠和水源匮乏,抒发了诗人对农田困境的感慨和对收成的期望。诗人以农田为背景,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传递出对于努力和积极行动的呼唤。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结发为飞骑,相从霍冠军。征南诸将士,枯骨论功勋。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