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皋草茅软,马首路平宽。
叹老龙锺态,伤春料峭寒。
月檐茅影乱,风瓦竹声乾。
喜从佳公子,诗成槊在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一首
江皋草茅软,
马首路平宽。
叹老龙锺态,
伤春料峭寒。
月檐茅影乱,
风瓦竹声乾。
喜从佳公子,
诗成槊在鞍。
【中文译文】
一首诗
江边的草茅柔软,
马首前方道路宽阔。
叹息老去的时光匆匆,
伤感春日料峭寒。
月色下茅屋的影子散乱,
风吹瓦片竹声干燥。
喜悦来自于佳人的赞美,
诗篇完成,槊在马鞍上。
【诗意解读】
这首诗以简洁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江边的景象。江皋草茅柔软,马首路平宽,形容了环境宁静、舒适。然而,作者却叹息龙钟(年华逝去)的状态,伤感春天的寒冷。月色下,茅屋的影子乱糟糟,风吹过瓦片,竹子发出干燥的声音。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因为佳人的赞美而感到喜悦,诗篇完成,槊(一种长矛)挂在马鞍上,暗示着战士的身份。
整首诗意境优美而富有禅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出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索和体悟。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情感和赞美的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感受和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自然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江边的草茅柔软,马首道路平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而,作者却表达了对老去和春寒的叹息和伤感。月色下,茅屋的影子乱糟糟,风吹过瓦片,竹子发出干燥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因为佳人的赞美而感到喜悦,诗篇完成,槊挂在马鞍上,透露出作者是一位战士的身份。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了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无常,以及作者对于喜悦和赞美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词句和鲜明的意象,给人以思索和启迪,展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下客无黄金,岂思主人怜。客言胜黄金,主人然不然。珠玉成彩翠,绮罗如婵娟。终恐见斯好,有时去君前。岂知保忠信,长使令德全。风声与时茂,歌颂万千年。
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祭多巫得职,税足吏无权。浦漵家家钓,村墟点点烟。归舟葛衣薄,始觉是秋天。
忍向父母墓,前头裸袒耕。农时每束带,犹自泣原平。
火云嵯峨如叠嶂,百病攻衰非一状。低檐小屋桑竹村,忽辱君来问亡恙。蹶然揽衣起闯门,裹饭仍烦远相饷。岁饥野外无供给,羞涩余粮不盈盎。我守此穷三十年,尚恐死前无力量。君诚不以老弃予,苦语见规宜勿让。
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今岁清诗欠百篇,强寻笔砚意茫然。秋风有句君知否,合在严光钓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