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识阳月,怪树知穷谷。
路转山迎人,峥嵘失南北。
回首人间士,总总今何役。
嗟子此行李,志尚亦云独。
世事兼漳灠,温凉俱所欲。
耿介自小人,大匠死绳墨。
伯仁莫妄评,阿奴不碌碌。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十月十三日自郡归山中寄周秀实昆仲》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作者离开郡城归山中的情景,并寄给了好友周秀实和昆仲。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阴云识阳月,怪树知穷谷。
路转山迎人,峥嵘失南北。
回首人间士,总总今何役。
嗟子此行李,志尚亦云独。
世事兼漳灠,温凉俱所欲。
耿介自小人,大匠死绳墨。
伯仁莫妄评,阿奴不碌碌。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离别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阴云识阳月,怪树知穷谷”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阴云和阳月、怪树和穷谷相对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接下来的两句“路转山迎人,峥嵘失南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和迷失。峥嵘失南北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方向和目标的困惑。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回首人间士,总总今何役,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世事的疑问和困惑。嗟子此行李,志尚亦云独,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为和志向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最后两句“世事兼漳灠,温凉俱所欲。耿介自小人,大匠死绳墨。伯仁莫妄评,阿奴不碌碌”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看法和对真实、纯粹的追求。耿介自小人、大匠死绳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追求卓越的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读者的劝告,不要妄加评价他人,也不要碌碌无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离别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友情、对真实和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思考。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岭宿寒云薄,楼迎晓日斜。危檐排语雀,落木点啼鸦。佛鼓依山寺,炊烟隔岸家。移时收足坐,清兴会烟霞。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已无功业上凌烟,且泛扁舟逐计然。自喜兹游胜平日,不知今夕是何年。横空蝃蝀聊欹枕,满袖婵娟永共船。同社贤豪多载酒,坐添清兴浩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