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巴山东边、秦岭北面的园池中的云楼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巴山东边,秦岭北面,
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直观的表达,勾勒出了云楼的景象。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描绘了巴山东边和秦岭北面的景色,将焦点放在了一个云楼上。云楼是指建在山间或云海之上的楼阁,由于四周环绕着云雾,给人一种飘渺、神秘的感觉。诗中的卷帘意味着在楼上,帘幕被卷起,使得整个楼阁都被云雾所笼罩,看上去一片朦胧。"满楼云一色"形象地描述了整个楼阁都充斥着云雾,且颜色相同,给人以一种幽静、神奇的感觉。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云楼景色的深情表达。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还通过云雾的笼罩和色彩的统一,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宁静和心灵净化的意境。整首诗氛围恬静,让人感受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美好。
总之,《守居园池杂题·望云楼》通过简练而形象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云楼景色,抓住了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宁静的心境,给人以静谧、神奇的感受。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