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流效曲水,上已娱嘉宾。
饮罢已陈迹,那复山阴人。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守居园池杂题·禊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悬流效曲水,上已娱嘉宾。
饮罢已陈迹,那复山阴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禊亭的景象。禊亭是古代举行禊祭仪式的场所,这里的水流曲折迂回,仿佛在模仿曲水的效果。在禊祭仪式结束后,宾客们已经尽情地享受了其中的乐趣,他们的痕迹已经消失,只剩下来自山阴的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禊亭的景象,表达了一种离别和寂寞的情感。首句"悬流效曲水,上已娱嘉宾"中的"悬流效曲水"形象地描述了禊亭中蜿蜒流动的水,给人以优美曲折的感觉。"上已娱嘉宾"表明宴会已经结束,宾客们已经享受了其中的乐趣。第二句"饮罢已陈迹,那复山阴人"则转移到了离别和寂寞的情感。"饮罢已陈迹"表示宴会结束后,宾客们的痕迹已经消失,只剩下来自山阴的人。"山阴人"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他感叹着宾客离去后的寂寞和孤独。
整首诗词通过对禊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禊亭原本是欢乐和热闹的场所,但在宴会结束后,宾客离去,只剩下孤独的作者。这种离别和寂寞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得以体现,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岭宿寒云薄,楼迎晓日斜。危檐排语雀,落木点啼鸦。佛鼓依山寺,炊烟隔岸家。移时收足坐,清兴会烟霞。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已无功业上凌烟,且泛扁舟逐计然。自喜兹游胜平日,不知今夕是何年。横空蝃蝀聊欹枕,满袖婵娟永共船。同社贤豪多载酒,坐添清兴浩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