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屿红蓼深,清波照寒影。
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守居园池杂题·蓼屿》是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屿红蓼深,
清波照寒影。
时有双鹭鸶,
飞来作佳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立的小岛,岛上长满了深红色的蓼草。清澈的波浪照射出寒冷的光影。时而有一对双鹭鸶飞来,为这个景色增添了美丽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园池景色的感受。孤屿和红蓼的描绘给人一种静谧而独特的感觉,暗示着守居者独处的心境。清波照寒影的形容词短语传达了寒冷的季节和冷静的氛围。而时有双鹭鸶的出现则打破了静谧,为景色带来了生动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孤屿、红蓼、清波和双鹭鸶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这种观察力和感悟力使得作者能够从平凡的景物中发现美,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此外,这首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孤屿和红蓼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清波和寒影则展示了寒冷与清澈的对比。双鹭鸶的飞来也为整个景色带来了活跃与静谧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诗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孤独与宁静的感受,同时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它以简洁而精致的语言,唤起读者对自然的共鸣,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宁静与美的力量。
名压年芳,倚竹根新影,独照清漪。千年禹梁藓碧,重发南枝。冰凝素质,遣凡桃、羞濯尘姿。寒正峭,东风似海,香浮夜雪春霏。练鹊锦袍仙使,有青娥传梦,月转参移。逋山傍莺系马,玉翦新辞。宫妆镜里,笑人间、花信都迟。春未了,红盐荐鼎,江南烟雨黄时。
临歧约共屠苏酒,及饮屠苏汝未归。纵使举头瞻日近,可堪返顾见云飞。索长安米难淹久,回剡溪船果是非。别后安书如束笋,眼穿新岁雁来稀。
野店溪桥供晚饷,吟边醉里弄春风。马行缺月黄昏後,钟下乱山空翠中。名宦不辞成寂寂,岁时惟恨去匆匆。颇闻禹穴遗书在,安得高人与细穷?
天寒湘水秋,雨暗苍梧暮。
凤凰池上亦何荣,道义曾知有利名。达则春风天下共,穷时晓雨陇头耕。
拟拨残书出郭行,浮云忽已败春晴。穷阎今雨无车马,卧听深泥溅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