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不忍时。
戾气中人为疾病,和气养物号清微。
世情非利莫能动,士节待穷然后知。
尚口乃穷非我事,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首尾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不忍时。
戾气中人为疾病,
和气养物号清微。
世情非利莫能动,
士节待穷然后知。
尚口乃穷非我事,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邵雍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态度和看法。诗中提到的"尧夫"指的是自己,诗人并不是因为喜爱吟诗才创作诗歌,而是在感到难以忍受时才借助诗歌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诗人认为,在一个充满争斗和戾气的社会中,人们的矛盾与冲突会导致身心上的疾病,而和谐的气氛能够滋养万物,使世界更加纯净微妙。
诗中还表达了对世态的无奈和对士人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人认为世情并不利于人们的行为,只有在经历了生活的困顿和艰难之后,才能真正领悟到士人的高尚节操。诗人对自己的言辞保持谦逊态度,表示自己并不是故意追求言辞的穷尽,而是一种本能的表达。
赏析:
《首尾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悟。诗中使用了对仗的结构,以及对词语的反复运用,增强了整体的音韵美。通过描述尧夫的态度和诗歌创作的动机,诗人反映了自己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理解。
诗词中的"戾气中人","和气养物"等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纯净和微妙的向往。而对世情的不利和士人节操的赞美,则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和谐与高尚品德的向往。同时,诗词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和诗人的个人情感体验,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那知山水乐,岂在
情闲共悦良朋好,溽暑消来过雨时,萍水远流青点小,柳堤横螟翠丝垂。轻烟晚透疏林迥,嫩卉芳迎皎月迟。清思廊然欣赏地,瞰观遥阁静联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张僊挟弹知何往,清啸穿林但可闻。拾得铁丸无处用,为君打散四山云。
君家有西园,望我南山巅。觞咏继曲水,花石希平泉。长沟流砌下,远岫列楹前。春风一披拂,百卉为渠妍。迨兹夏日永,杖履宜盘旋。梅黄已过雨,清润霁景鲜。主人虽好事,欲往无由缘。似闻三径深,日夜长苔钱。行当载酒过,高情与君宣。飞鸿渺天末,浴鹭来平川。良辰恐易失,勿待
三年不归寝,至性切於亲。不信沙陀种,还生如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