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不乐时。
明月恰圆还却缺,好花才盛又成衰。
返魂丹向何人用,续命汤於甚处施。
天听虽高只些子,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首尾吟》是宋代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不乐时。
明月恰圆还却缺,
好花才盛又成衰。
返魂丹向何人用,
续命汤於甚处施。
天听虽高只些子,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起伏和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中的"尧夫"指的是尧帝,他并不是因为喜爱吟咏诗词而创作,而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才写诗。诗人通过明月的圆缺、花的盛衰等比喻,揭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和事物的无常性。同时,诗人也在思考人生延续和超越的问题,用返魂丹和续命汤的形象来表达对永生和长久的渴望,但又感到迷茫,不知道这些药物应该由谁使用,应该在什么地方施展。最后,诗人指出尽管天听众高,能听到微小的声音,但尧帝并不是因为喜欢吟诗才这样做,这是对尧帝与诗词创作的关系的一种反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索。诗人通过"尧夫"这个形象,将其与诗词创作联系起来,传达了自己对于创作动机和诗人身份的思考。明月圆缺、花的盛衰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和事物的变化,表达了无常和不可预测的真实性。诗人对于永生和长久的追求,以及对其渺茫的认知,展示了人类一直以来对于生命和存在的困惑。最后一句"天听虽高只些子,尧夫非是爱吟诗"则以反问的形式,呈现了诗人对于尧帝与诗词的关系的思考,意味着诗人对于诗词创作的深入反思。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以及对人生和诗人身份的思考,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起伏、事物的无常以及对永生和长久的追求。它揭示了生命和存在的困惑,对人们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具有启示作用。
春风过尽百花空,燕坐笙萧起灭中。树影连天开翠幕,鸟声入耳当歌童。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客同。试问邻僧行乞在,何人闲暇似衰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千讨万讨讨不见,都不要讨却成现。十字街头逢阿爷,眉毛盖眼胡须面。
关中父老望王师,想见壶浆满路时。寂寞西溪衰草里,断碑犹有少陵诗。
金沙堆前风未平,赤沙湖边波不惊。客行但逐安稳去,三十六湾涨痕生。沧洲寒食春亦到,荻芽深碧蒌芽青。汨罗水饱动荆渚,岳麓雨来昏洞庭。大荒无依飞鸟绝,天地惟有孤舟行。慷慨悲歌续楚些,彷佛幽瑟迎湘灵。黄昏惨淡舣极浦,虽有渔舍无人声。冬湖落*此蹔住,春潦怒长随佣耕。
天公怜我欲元邻,得近芝兰久益芬。定免幼安还割席,拟从东野若为云。归鞭那有蓝关雪,别梦应通鲁水芹。强饭勉之书满载,与君千里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