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惊骇时。
暮雨朝云才半日,春华秋叶未多时。
即今世态已堪叹,过此人情更可知。
一暑一寒何太急,尧夫非是爱吟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首尾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邵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是尧夫惊骇时。
暮雨朝云才半日,
春华秋叶未多时。
即今世态已堪叹,
过此人情更可知。
一暑一寒何太急,
尧夫非是爱吟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邵雍对于人世间的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慨。首先,诗人以"尧夫"作为自指,表达了他并非出于热爱诗歌而吟咏诗词,而是在惊叹和震撼之时才产生了这首诗。这里的"尧夫"是指自己,也暗示了诗人对人世间的关注和思考。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暮雨和朝云的转瞬即逝,以及春华和秋叶的短暂存在,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这里的暮雨、朝云、春华和秋叶都是象征时间的变化,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捉摸性。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直言当下的世态已经令人叹息,而过去的人情更是令人感慨。他指出了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漠的现象,表达了对于人世间的失望和忧思。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和社会变迁的思考。他以自己的身份为切入点,通过描述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感受,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这首诗词以简约而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和社会的思考。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睛色先从喜鹊知,斜阳一抹照天西。竹鸡何物能无赖,如许泥深更苦啼。
江左风流人,安石颇巨擘。丝竹不去耳,用逃忧患域。陶琴不须弦,我辈所矜式。设逢东山翁,兕觥与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