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慈光塔》

灵骨未藏三十载,我来收得葬孤山。
此中起塔不在大,已有高名垂世间。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书慈光塔》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智圆。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灵骨未藏三十载,
我来收得葬孤山。
此中起塔不在大,
已有高名垂世间。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来到孤山,为灵骨修建慈光塔的情景。三十年来,这些灵骨一直未能得到适当的安葬,而现在作者终于亲自来到这里,为他们修筑一座塔。尽管这座塔并不是很高大,但它已经在世间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灵骨的敬意和对孤山慈光塔的建造的决心。诗中的"灵骨未藏三十载"传达出长久以来灵魂无法得到安息的情感,而"我来收得葬孤山"则表明了作者亲自前来为他们安葬的决心和责任感。

诗中的"此中起塔不在大"揭示了慈光塔的规模并不宏大,但它却因为修建在孤山上而具有特殊的意义。孤山象征着孤寂和寂静,修建塔于此,更能凸显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他们灵魂的安抚。

最后两句"已有高名垂世间"表明尽管这座塔在规模上并不出众,但它却因为修建在孤山上,已经在世间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不仅仅因为塔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作者对灵魂的关怀和敬意。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灵魂安宁的渴望和对逝者的敬仰之情。通过描述自己亲自前来修建塔的场景,诗人传递出一种责任感和对逝者的尊重。这首诗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逝者的纪念和对生命的关怀,使读者在感慨中思考生死的意义。

  • 《一枝花·咏喜雨》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

  • 《朝贺》

    四海衣冠拜九重,圣君在位像飞龙。遥瞻雉扇双开处,万岁齐呼瑞气浓。

  • 《直钩潭》

    临深投纶竿,直钩本非钓。欲钓圣贤心,默坐得其要。

  • 《眼儿媚》

    记得年时赏荼コ。蝴蝶满园飞。一双宝马,两行箫管,月下扶归。而今寂寞人何处,脉脉泪沾衣。空房独守,风穿帘子,雨隔窗儿。

  • 《行路难/梅花引》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常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

  • 《游赵村杏花》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