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诗客子鬓如银,壁上题诗墨尚新。
犬已久忘曾宿客,半山风铎似迎人。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书合龙寺旧题后》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寺庙壁上的题诗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书写在合龙寺壁上的题诗
客人子鬓如银,墨迹尚未干。
曾来作宿的狗已经遗忘,
山半高处的风铃欢迎着人来。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平实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观察力。诗人首先描述了一个年老的客人,他的头发已经变得如银般白。接着,诗人注意到墙上的题诗,墨迹仍然新鲜,显示出这是最近才有人写的。然而,曾经来过的客人已经被时间所遗忘,他的存在已经消失,只有题诗留下了痕迹。
最后两句描述了半山高处的风铃,它们似乎在欢迎着来访的人。这里是一种寓意,风铃的声音在寺庙中回响,象征着对新客人的欢迎和接纳。整首诗以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传达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唤起读者对岁月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使整首诗具有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住,随风好去落谁家。”作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聚。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关西又落木,心事复如何。岁月辞山久,秋霖入夜多。鸟从井口出,人自洛阳过。倚仗聊闲望,田家未剪禾。
撒手到家人不识,明朝更不分南北。逢场作戏弄孔魂,反指牛儿是弥勒。
袁弟豁达人,陈兄胸默士。平生少附丽,颇与同忧喜。迩来怪事发,谈笑不可拟。一为脱渊鱼,一为坠柯蚁。吁嗟其奈何。天运固如此。
倒尊掷帽愧新诗,后日欢游亦可追。自是东风多逸兴,不关南郡出游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