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书林十景诗》

仰山梵刹万竹间,巨鲸吼动天风寒。
前声穿云出山久,后音待月挥槌难。
长短轻重知多少,断续参差不奇偶。
敲残一百余八声,树色糢糊落星。

作者介绍

谢枋得(一二二六~一二八九),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对策极攻宰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抑爲二甲,即弃去。五年,试教官,除教授建宁府,未上,江东西宣抚司吴潜辟爲干办。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爲江东漕试试官,发策十问擿贾似道误国,谪兴国军安置,贬所知州、知县皆及门执弟子礼。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放归。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二年,信州陷,遂变姓名入闽,隠于卜。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参政魏天祐强之而北,至燕不食死,年六十四。门人诔之爲文节先生。有《叠山集》,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叠山先生行实》、《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二五有传。 谢枋得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景泰五年刻《叠山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六年谢氏藴德堂刻《谢叠山公文集》(简称嘉庆本)。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书林十景诗》是谢枋得所作,描绘了书林中的十个景点。以下是我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书林十景诗》

仰山梵刹万竹间,
巨鲸吼动天风寒。
前声穿云出山久,
后音待月挥槌难。

长短轻重知多少,
断续参差不奇偶。
敲残一百余八声,
树色糢糊落星。

中文译文:
仰望山峰,梵音在万竹之间传来,
巨鲸的吼声震动着寒冷的天风。
前半声音穿越云雾已久,
后半声音等待月光挥动槌子难以实现。

长的、短的、轻的、重的音节不计其数,
断断续续、参差不齐,没有规律可循。
一共敲响了一百零八下,
树的颜色模糊了,宛如落下的星星。

诗意和赏析:
《书林十景诗》以描绘书林中的景色和声音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声音的形容,展示了作者对书林的独特感受。

首先,诗中提到了仰望山峰和万竹之间传来的梵音,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梵刹是佛寺的意思,表明书林中有一座佛寺,佛寺的钟声悠远而悠长。

接着,诗中用"巨鲸吼动天风寒"的形象描述了钟声的声音。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钟声的威力和震撼力,同时也增加了整首诗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前声和后音。前声穿越云雾已久,后音则等待着月光的到来才能被挥动槌子敲响。这种描述给人一种时间的延续感和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述音节的长短、轻重,以及断续的节奏,展示了槌子敲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里的长短轻重既可以理解为音节的不同长短和音量的轻重,也可以代表人生中的各种变化和起伏。

最后,诗中提到一共敲响了一百零八下,树的颜色变得模糊,如同落下的星星。一百零八是佛教中的特殊数字,也是佛珠上的数目,这里可能暗示了佛教的影响和佛教信仰对作者的启发。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声音形容,展示了作者对书林景色和钟声的感受,同时也融入了对时间、音节和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境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思索和遐想的空间。

  • 《甲戌八月初九夜武康山中洪水骤发越十日漕司》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 《再答王宣徽》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 《虾蟆碚》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 《挽薛艮斋》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 《送人之武昌》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 《送崇教大师南归》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