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叔孙通》

弟子从来学未纯,异时得失亦频频。
一官所买知多少,便议先生作圣人。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叔孙通》是一首宋代王令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叔孙通》

弟子从来学未纯,
异时得失亦频频。
一官所买知多少,
便议先生作圣人。

译文:

学生们学习始终未能纯熟,
不同时机的得失也频繁。
一个官职所能了解的有多少,
就据此议论先生是否为圣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学问和人才的思考和评价。诗人王令通过对弟子学习和成长的观察,提出了一些反思。他认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真正掌握学问,他们的学习并不纯熟,也就是说他们的知识水平还不够高。同时,诗人指出,学生们的成长充满了得失,他们在不同的时机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遭受了一些挫折和失败。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询问一个官职所能了解的东西有多少。这里,官职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地位或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对社会、政治事务的了解。诗人暗示,虽然一个人可能通过官职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官职所能涵盖的知识和智慧仍然有限。

最后,诗人以一种反问的方式,以官职是否能评判一个人是否为圣人作为结尾。这里的"先生"指的是有学问、有才干的人。诗人在这里提出了对人才和学问的评判标准的思考,暗示了官职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是否具备圣人的品质和才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学问、成长和人才评价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价值观的思考和质疑。诗人王令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仅仅以表面的成就和权力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和智慧。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