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戍卒伤春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士兵们在连续多年的边境驻守中感受到的春天的伤感。即便是在芳菲的节日过去了,大地回春的东风也已经力尽,但西北阴山上依然积雪不化。孤零零的一棵柳树只有几片微弱的新叶。士兵们将自己的乡愁牵在心上,托付给柳树,并用手摘下几片来带回家。晚上,晚风吹起沙子,士兵又看着乡间的明月泪流满面。诗的最后一句话提出了问题,高楼上的人,也未必都是忠烈的。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了士兵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中残酷和不公的怀疑。通过描绘大自然和士兵的内心感受,诗人将个人的悲伤与战争的残酷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东风已尽与阴山尚有积雪之对比,以及柳树萧条只有微弱新叶与士兵们心系故乡之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思念的浓烈。最后一句提出了疑问,暗示了戍卒忠贞的不容忽视。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戍卒的困境和他们对家乡的深情。诗人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让读者思考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这种将个人情感与社会问题结合的手法,展示了唐代诗人的深邃思考和独特视角。
妙处和春莫遣知,晚尊随柳逐花移。落花绣地春深日,翠柳篵空月上时。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但只恐、松枯石烂。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要分此、烟霞一半。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
羲和午停车,草木静若萎。我居倦烦促,谁与开我怀。出井泉失冷,迎凉幌空开。翩翩投林羽,饥渴复谁哀。仁哉林间风,为我时一来。惜哉为功薄,隆赫安能回。观涛感巨壑,清啸想高台。徘徊滞心赏,怅望意悠哉。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