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冈独上每舂容,天接危亭四面风。
万室鳞鳞归眼底,一峰岌岌倚云中。
地灵人胜风流古,石秀山回气象雄。
曳杖频来无别意,喜观禾麦又年丰。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爽襟亭》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山景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喜悦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爽襟亭
西冈独上每舂容,
天接危亭四面风。
万室鳞鳞归眼底,
一峰岌岌倚云中。
地灵人胜风流古,
石秀山回气象雄。
曳杖频来无别意,
喜观禾麦又年丰。
中文译文:
登上西山的爽襟亭,
天空与高耸的亭阁交相辉映。
无数的房舍密密鳞鳞,尽在眼底,
一座峰峦险峻,伫立于云霄之间。
这片土地灵秀,人文荣盛,有着古老的风韵,
山石秀丽,山峰回折,展现着雄浑的气势。
我频繁地踱步而来,并没有特定的目的,
喜悦地观赏着丰收的禾麦。
诗意和赏析:
《爽襟亭》以山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喜悦之情。
首先,诗中的西山及其上的爽襟亭被描绘得高耸壮丽,与天空相连,四面受风吹拂。这种景色给人以开阔和壮丽之感,表达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愉悦心情。
其次,诗中描述了山下的房舍密集,形成一派繁华景象,而山峰高耸的景象则映衬在云霄之间,给人以壮丽之感。这种对居住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凸显了土地的灵秀与人文的荣盛,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接着,诗中提到山石秀丽,山峰回折,给人一种雄浑的气势。这里通过描绘山石和山峰的形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也暗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色和气象的赞美。
最后,作者描述自己频繁地来到这里,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喜悦地观赏着丰收的禾麦。这种对禾麦丰收的欣喜态度,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总体而言,《爽襟亭》通过描绘山景,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生活的喜悦之情。诗中以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形态、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展现了壮美和灵秀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武夷最佳处,晴气碧于蓝。远瞻崖壑溪曲,六六与三三。莫问尘生沧海,休叹鹤归华表,好景且容探。铁笛破龙睡,黑雨满深潭。笑神仙,留蜕骨,阅空岩。几人蹭蹬不遇,太史滞周南。最好擅场老子,笔底文章如许,何必事清谈。暂憩桃花下,白马税飞骖。
放溜觌前溆,连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转,天小雾峰攒。吼沫跳急浪,合流环峻滩。欹离出漩划,缭绕避涡盘。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难。吾生抱忠信,吟啸自安闲。旦别已千岁,夜愁劳万端。企予见夜月,委曲破林峦。潭旷竹烟尽,洲香橘露团。岂傲夙所好,对之与俱欢。思君罢琴酌,泣此
八斗文章用有馀,数车声誉满江湖。今年好献南郊赋,幕府文章有暇无。
太白峰高宇宙低,先师灵骨不曾移。儿孙个个且如许,路上行人口似碑。
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
武陵嘉致迹多幽,每见图经恨白头。溪浪碧通何处去,桃花红过郡前流。常闻相幕鸳鸿兴,日向神仙洞府游。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征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