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两奇绝,客来安此名。
那知污秽里,识得是真清。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双清亭》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水竹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清新、纯净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诗中描述了水竹的独特之处,水与竹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当客人来到这个地方时,会感到宁静和安逸,这个地方因此得到了“双清亭”的名字。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纯净的地方,实际上却隐藏着污秽。作者用“污秽”一词来形容清净之地中的不纯之处,这意味着人们只有真正理解并认识了其中的污秽,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清净之美。
这首诗的诗意在于,人们常常只看到事物表面的美好,而忽略了其中的不完美和瑕疵。作者通过揭示水竹之间的污秽,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中的真实和复杂性。诗中的“识得是真清”一句,强调了真正理解清净之美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水竹的形象,表达了对纯净之美的追求和对人们视野局限的批判。它呼唤人们要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去感知和理解自然界和人生的真实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丽之中。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对事物保持审慎的态度,不要轻易被外表所迷惑。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水竹的形象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启示。它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美和人生的反思,引发了对清净之美的思考和欣赏。
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悠悠羁旅愁人。似飘零、青天断云。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古往今来几过帆,天高地下一浮庵,与翁相见亦偶尔,一笑无言意自参。
后樊百君子,相对两玉人。酴醾三月暮,篠簜四时春。俱怀冰雪姿,不竞桃李辰。何以树之背,恐受俗子尘。
闻说乌台欲勘诗,此身幸不堕危机。少陵酒后轻严武,太白花前忤贵妃。迁客芬芳穷也达,故人评论是耶非。饱参一勺濂溪水,带取光风霁月归。
演纶多暇每封章,暂去颁条道更光。郡吏好排红粉妓,史君曾是紫微郎。楼台有月新诗出,囹圄无人绿草长。地接清淮足佳致,水村烟坞似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