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破秋江烟碧。
一对双飞鸂鶒。
应是远来无力。
捎下相偎沙碛。
小艇谁吹横笛。
惊起不知消息。
悔不当时描得。
如今何处寻觅。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双鸂鶒》是宋代朱敦儒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拂破秋江烟碧。
一对双飞鸂鶒。
应是远来无力。
捎下相偎沙碛。
小艇谁吹横笛。
惊起不知消息。
悔不当时描得。
如今何处寻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江的景色和两只飞翔的鸂鶒(一种水鸟)。诗人认为这对鸟儿飞行的样子显得疲惫无力,它们落在沙碛上并互相依偎。在这个安静的环境中,有人吹奏着横笛,惊动了鸟儿,它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诗人后悔当时没有详细描绘下来,而现在他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再次找到这样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秋江和飞翔的鸂鶒,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拂破秋江烟碧"来形容秋江的美丽景色。诗中的鸂鶒被描绘成一对双飞的,但却显得疲惫无力,这种对比给人一种深深的感伤之情。诗人通过"捎下相偎沙碛"表达了鸟儿找到了一个安静的栖息地,并相互依偎,传递出一种温馨和安逸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有人吹奏横笛,惊动了鸟儿,它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情节转折增加了诗的戏剧性,使诗中的景象更加生动。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当时没有详细描绘下来的后悔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象的追寻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传达出了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和人情之思。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能引发自己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