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问行役,火伞正当天。
酷哉几可炙手,流汗满襟沾。
仆仆长亭古道,人在竹舆何似,甑釜受蒸煎。
帝悯苍生热,敕下九龙渊。
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
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
洗涤山河尘土,转作清凉境界,物类举醒然。
稽首谢天赐,伸脚快宵眠。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调歌头(己酉宿樟原驿得雨)》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之子问行役,火伞正当天。
酷哉几可炙手,流汗满襟沾。
仆仆长亭古道,人在竹舆何似,甑釜受蒸煎。
帝悯苍生热,敕下九龙渊。
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
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
洗涤山河尘土,转作清凉境界,物类举醒然。
稽首谢天赐,伸脚快宵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李曾伯在樟原驿得到雨后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个行旅中的情景,诗人在这种环境下表达了对天子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
诗的开头,诗人以"之子"自称,表示自己是朝廷之子,他在行军途中询问同行的将士们的辛劳。"火伞正当天"指火炉般的太阳高悬天空,使得人们流汗满襟,炎热难耐。
接着,诗人描绘了漫长的长亭古道,与乘坐竹舆的人相比,自己的行军之路艰辛。"甑釜受蒸煎"用来形容将士们像锅中的米和肉一样受到炙烤,表示他们的辛苦和付出。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天子对百姓炎热天气的关切,天子下令九龙渊(即池塘)供百姓避暑,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心。
接下来,诗人用"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等词语来形容天子对清凉工程的重视,通过巧妙的技艺将一炊黍(一锅粥)的清凉气息传遍整个国家。
诗的结尾,诗人感谢上天的恩赐,表示自己伸展双脚,快乐地入眠。
整首诗描绘了行军途中的辛苦和炎热,展现了诗人对天子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心。通过描述天子关怀百姓的清凉工程,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孤舟横岸水潺湲,野色天成一段闲。十数牧儿黄犊侧,两三钓叟白鸥间。丛丛烟树谁家市,浅浅云峦甚处山。风定浪平归路稳,更无魂梦到萧关。
知县女,个真真。年将二六乐天真。敢求乞,任求真。天赋性,慕修真。将来功满内全真。跨祥云,礼上真。
羁贫日弥甚,破屋秋夜长。数点星挂帐,五更霜落床。寒蜂刺双足,峭若婴剑铓。枯泣不为滴,惫噫总成章。自怜憔悴生,安得逢春阳。
狻猊对立香烟度,鸑鷟交飞组绣明。
谷旦休祥见,元朝氛祲开。日车扶晓出,斗柄斡春回。致理归廓庙,私忧尚草莱。太平岂无象,天意是胚胎。
今日重来坐暖霞,故人笑谓老年华。劫空别有壶春在,云对青山兴莫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