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题子似真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
万钟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余。
此是真山境,还似象山无。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
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水调歌头(题子似真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中文译文:
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
万钟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
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余。
此是真山境,还似象山无。
耕也馁,学也禄,孔之徒。
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
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
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之一,题目是《题子似真山经德堂》,其中的“堂”指的是陆象山的名字。

诗人在这首诗中呼唤陆子,询问他的学问和德行如何。诗人自谦说:“对于我来说,万钟黄金又有何用,我并没有辜负古人的教诲。”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无所用心和不追求物质财富的态度。

诗人听说有一千篇章的松树和桂树,但只剩下四季的树枝和叶子,经历了霜雪和岁月的寒冷。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岁月流转、事物消逝的主题。

接下来,诗人将自然景物与真山和象山进行对比。他说:“这里是像真山一样的境地,又像象山一样的寂静。”通过对山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诗中提到耕种和学问赚钱,但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并不重要。他说自己既不以农耕为生,也不以学问谋禄位,只是孔子的普通弟子而已。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强调了自己追求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以天地清宁、日月东西寒暑来形容宇宙的变化和自然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反问:“为什么要花费工夫去追求这些?”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追求的质疑。

最后两句诗是对读者的请求,诗人请求读者不要舍弃他写下的两个字(即诗篇的题目),并借给他一本书,以供他的隐居之所。这是对读者的希望和诗人自身命运的抒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以及对人生和追求的思考,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感慨和对自由、超脱的追求。

  • 《饮新酒》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莫怪平生志,图销尽日愁。

  • 《春江多大风》

    春江多大风,每盛肯遽微。吹人虽不寒,崩浪良足唏。嗔读揭几帙,妒梦摇斋扉。况乃驾舻栧,敢与争狂威。郁郁羁思倦,寥寥遨侣稀。危陟据隄阜,遐眺穷湾圻。引雏鹊始大,长笋荻已肥。草远安所极,絮残犹自飞。眷此惜暮景,感怆将畴依。去国候屡改,怀人事多违。袍弊苦肤汗,药{

  • 《观裴秀才松石障歌》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何年蒨蒨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

  • 《游石台寺遇雪》

    人言十月小春回,谁酿寒云作雪醅。天女戏抛群玉佩,风姨吹散万解杯。竹非为米腰皆折,山不因愁发尽皑。冻合诗肩不成句,六花时入轿窗来。

  • 《无题》

    月向天边夜夜生,秋风何处彩云横。鱼无密信来青海,蟢有闲丝挂晚晴。春玉渐看腰似削,愁城不怕酒如兵。而今只合笼鹦鹉,能向琵琶唤小名。

  • 《偶食鸡头有怀万元亨沈德远林子长横塘三主人》

    秋风一熟平湖芡,满市明珠如土贱。昔也兼名鸿雁头,今兹始识胡孙面。应须我辈剩著语,会有后人来作传。横塘地主总好事,凌波不过空山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