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乡三载中秋,倚楼辄值萧萧雨。
澄空向午,廉纤数点,又疑虚度。
卷起云鬟,掣开妆鉴,喜瞻眉宇。
问常娥丰貌,间何阔矣,元不老、只如故。
见了悄然无语。
但令人、不堪怀古。
老蟾应记,旧时人物,孙刘陶庾。
俯仰皆空,阴晴何恨,芳樽频举。
问他年,忆取今宵,人如许、月如许。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水龙吟(甲寅中秋)》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楚乡三载中秋,倚楼辄值萧萧雨。
澄空向午,廉纤数点,又疑虚度。
卷起云鬟,掣开妆鉴,喜瞻眉宇。
问常娥丰貌,间何阔矣,元不老、只如故。
见了悄然无语。
但令人、不堪怀古。
老蟾应记,旧时人物,孙刘陶庾。
俯仰皆空,阴晴何恨,芳樽频举。
问他年,忆取今宵,人如许、月如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和逝去人物的怀念之情。
诗的开篇描述了楚乡三年来的中秋景象,每当他倚在楼上时,总能遇到阵阵淅淅沥沥的雨声。这雨声使得夜空更加清澈,如同午时的阳光,细雨如丝,仿佛在虚度光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个女子的美丽景貌,她卷起云鬟,打开妆鉴,诗人欣赏着她的眉宇之间流露出的喜悦之情。他问常娥这位美丽女子的容貌,不禁感叹她的容颜如此宽广,永远不会老去,就像过去一样。诗人在她的面前默默无语,这使人不禁怀念起古代的人物和过去的时光。
诗的最后几句是诗人对过去人物的回忆。他提到了孙刘陶庾等旧时人物,他们的一生都已经成为空虚。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他们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美酒的举杯频繁。诗人问道,他们曾经的年华如何,回忆起今夜,人们如此,月亮也如此。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过去人物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凄凉、愁绪和对美的赞美,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过去的思考。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玉尘固清俸,也莫大餐多。试问采薇子,而今还在麽。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树杪过流星,轻霜落半庭。疏花与孤客,相对一青灯。
梅花似雪。赏花记得同欢悦。更阑犹自贪攀折。不怯春寒,须要待明月。如今月上花争发。疏枝冷蕊对离缺。人心只道花争别。不道人心,不似旧时节。
南山一尺雪,雪尽山苍然。涧谷深自暖,梅花应已繁。使君厌骑从,车马留山前。行歌招野叟,共步青林间。长松得高荫,盘石堪醉眠。止乐听山鸟,携琴写幽泉。爱之欲忘返,但苦世俗牵。归时始觉远,明月高峰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