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

听兮清佩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愧余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听兮清佩琼瑶些。
明兮镜秋毫些。
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
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

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
愧余独处无聊些。

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
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

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中文译文:
聆听啊,清脆的佩环发出琼瑶般的声音。
明亮的明镜犹如秋天细小的眉毛。
君无须离开这里,湍急的水流混浊而浑厚,生出了蓬蒿的气息。
虎豹也甘愿成为你的饮料,渴望着喝下你,宁愿成为猿猴的一部分。

巍峨的江河汇入大海,掀起的波浪覆盖小船如同芥子,如果君无法帮助,我将像疯狂的怒涛一样孤单。

道路险峻,山峰高耸。
我感到羞愧,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冬天的饲槽,春天的盎司,归来时请为我制作松柏酒。
它外表芳香扑鼻,像是团龙片凤,煮出了云膏的香气。

古人们已经过去,唉,我所怀念的乐趣,如同乐器箪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水龙吟的形式表达了辛弃疾对客人的款待之情和自身的孤独无助之感。诗中通过描绘清脆的佩环声、明亮的镜子、湍急的水流等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并展现出清新、明亮的氛围。

然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换了情绪,描写了江河奔流的景象以及道路险峻、山峰高耸的环境,表达了自己孤独、无助的心境。最后,诗人希望客人能为他制作松柏酒,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向往。

整首诗以辞章华丽、意境优美的描写方式,既表达了对客人的热情款待,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通过水龙吟的形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的描绘相结合,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这首诗体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才华和对情感的细腻表达,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听啊,清脆的佩环发出琼瑶般的声音。
明亮啊,镜子反射出秋天细小的光点。
君无需离去,水流湍急而浑浊,生长出蓬蒿。
就让虎豹甘愿成为你的饮料,渴望喝下你,不如成为猿猴一些。

巍大的江海奔涌流动,覆盖小船如同芥子,君无法助我,狂涛无助一些。
道路险峻,山峰高耸一些。
我感到愧疚,独自一人无聊一些。

冬天的饲槽,春天的盎司,回来为我制作松柏酿酒一些。
外表芳香,团龙片凤,煮制出云膏一些。

古人已逝去,唉,我对乐趣的怀念,乐器箪瓢一些。

这首诗词《水龙吟(用些语再题瓢泉,歌以饮客,声韵甚谐,客为之酹)》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来表达诗人辛弃疾的思考和情绪。诗人以清脆的佩环声和明亮的镜子作为开篇,营造出清新、明亮的氛围,表达了对客人的热情欢迎。随后,诗人通过描绘湍急浑浊的水流和蓬蒿的生长,展示了自然界的喧嚣和不安,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困扰。

诗人接着以巍大的江海和险峻的山峰来形容自己所面对的困境和艰难,表达了自己的孤立和无助。最后,诗人渴望客人能为他制作一些松柏酿酒,希望能通过友谊和欢乐来抚慰内心的孤独和困扰。

整首诗词通过华丽的辞章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才华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诗人将自然景物与自身情感相结合,通过水龙吟的形式,创造出旋律优美、意境丰富的诗意。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的热情款待、内心的孤独和对友谊欢乐的渴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