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于诗雅转沉迷,尤爱凭阑此构题。
飘荡杨花春意晚,黄鹂飞过水东西。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水轩》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水边凭栏观景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日于诗雅转沉迷,
尤爱凭阑此构题。
飘荡杨花春意晚,
黄鹂飞过水东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林逋的个人感受为基础,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自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先,诗词开篇提到作者对诗歌的热爱,他沉迷于诗歌的雅致之中,表现出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衷。
接着,诗词描述了作者站在水边凭栏观景的情景。他特别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的景色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构思。他可以看到飘荡的杨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让他心情愉悦。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只黄鹂飞过水面,东西飞翔。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诗词的画面感,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城楼倒影落湖波,湖上风帆镜里过。归客自炊菰米饭,小娃争唱《竹枝》歌。梭头艇子轻于叶,雪色沙鸥白似鹅。此地将军战时血,春来丹渍藓痕多。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2],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3],坐听荒城长短更。
小阁凭栏望远空,天河横贯斗牛中。他年鼓角榆关路,马上遥看与此同。
世变日以薄,无从见雍熙。闭门读古书,聊以道自怡。桃李春盎盎,风雨秋凄凄。于春何足喜,于秋何用悲。人生一世间,所忌立志卑。终身有不遇,千载皆明时。我生无所解,肥遁沧海沂。一朝遇名胜,朽腐生光辉。敛衽赞明德,非公谁与归。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
丹楼碧阁南徐馆,疊嶂排峰北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