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奴凌主人,夷狄犯中国。
自古知不平,无由能绝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思患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仆奴凌主人,
夷狄犯中国。
自古知不平,
无由能绝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侵略和主权受到蔑视的忧虑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奴仆蔑视主人、夷狄侵犯中国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社稷安危的关切。诗人认为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遭受不公平待遇是一种常态,但又无法阻止这种不公平的发生。
赏析:
《思患吟》的诗意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和侵略的忧虑。诗中使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通过对奴仆凌辱主人和夷狄入侵中国的描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和尊严的关切。诗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描写,呼唤人们不应对国家遭受不平等待遇和侵略无动于衷,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担忧。整首诗以简短的句子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稷安危的深刻思考和忧虑之情。
这首诗词也反映了邵雍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文化名流的关注。邵雍是宋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文化和哲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通过这首诗词,他既表达了个人的忧虑,又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体现了他深深根植于儒家思想的责任感和关怀。
总之,邵雍的《思患吟》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侵略和主权蔑视的忧虑之情。这首诗词不仅在情感上反映了作者的担忧,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责任感和关怀。
楼北楼南烟岫遮,水光秋色澹无涯。风惊枯苇连汀雨,霜著寒枫满树花。故人悠悠绝双鲤,别恨耿耿闻悲笳。索居怀抱向谁写,古调一吟青鬓华。
长沙男子东林师,闲读艺经工弈棋。有时凝思如入定,暗覆一局谁能知。今年访予来小桂,方袍袖中贮新势。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因君临局看斗智,不觉迟景沉西墙。自从仙人遇樵子,直到开元王长史。前身后身付馀习,百变千化无穷已。初疑磊落曙天星,次见搏击三秋兵。
君不见秦皇爱阿房,死葬骊山侧。炀帝爱迷楼,死葬迷楼北。乃知生者魂,即是死者魄。生死在迷楼,一死良自得。右应来梦儿,夜夜犹相忆。
未仕思从仕,言归盍赋归。世方疎直道,身亦堕危机。旧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
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葎老更安。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晓来庭竹碎秋声,冷我思君重怆情。三画当年曾擅价,五言今去合知名。赋归已荷因风寄,酾藇终期对月倾。但愿官军破骄敌,不妨淮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