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司空平章军国事赠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

汉代明经相,唐朝镇俗贤。
时方尊长孺,天遽夺公权。
衮冕颁新隧,笳箫入故阡。
文成内外服,二美冠周篇。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司空平章军国事赠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挽辞的形式,表达了对太师吕公挽歌的深切思念和敬意。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司空平章军国事,
赠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
汉代明经相,唐朝镇俗贤。
时方尊长孺,天遽夺公权。
衮冕颁新隧,笳箫入故阡。
文成内外服,二美冠周篇。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是表达了对太师吕公的追思和怀念之情。吕公在汉代是一位明智的经学家,而在唐朝则是一位德行高尚、能够镇守风俗的贤人。然而,当时的时局使得吕公失去了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诗中提到了新的官衔和封号,也描绘了笳箫声进入了旧时的乡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吕公的赞美,认为他的文学和治国才能更胜于当时的周朝。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吕公的挽歌,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敬意。诗词中融入了时代的变迁和权力的更迭,抒发了对吕公失去权力的遗憾之情。同时,诗人也提及了新的政治体制和官衔的出现,暗示了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最后,诗人以赞美之辞,将吕公的才能与周朝的美德相媲美,显示了对他的高度评价。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作者对吕公的怀念之情,又通过对时代变迁和治理能力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的关切。它以凝练而深邃的语言,展示了苏颂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思想的复杂性。

  • 《姑苏杂咏 玉波冷双莲》

    金风暮剪双头蕊,啼脸辞秋嫣血紫。宫女三千罢笑喧,锦云阵冷鸳鸯死。满江烟玉流古香,寻魂吊影愁茫茫。吴天队露衰红湿,一夜波凉小龙泣。

  • 《挽师虞卿三首》

    年时床下拜庞公,鸡黍留连日正中。客子倦游归计速,伤心先友转头空。

  • 《好听琴》

    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 《吴江县作》

    不行浙右已三年,却上今秋考试船。文禁何妨鸥鹭狎,厨供旋得蟹鱼鲜。远山浮动太湖浪,密树冥蒙小市烟。及过长桥风正恶,倚船无语看青天。

  • 《失调名》

    卷起珠帘。看是谁家妃子,收拾金奁。

  • 《下岩寺》

    云安欣及境,小刹为徘徊。殿阁随岩展,轩窗向水开。僧虽持钵出,客自舣舟回。欲住无留计,幽怀亦畅哉。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