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色因依四面同,田间独并碧玲珑。
两家茅舍依山住,不在诗中在画中。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四面山田中独出二并峰正如假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王洋。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四周的山峦环绕着田地,其中独特的两座山峰宛如一座精美的假山。茅舍依山而建,不仅存在于诗中,更是画卷中的景象。
诗意:
这首诗词以山峦和田地为背景,表达了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和谐融合。诗人通过描绘四周环抱的山脉和独特的山峰,以及田间茅舍依山而建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与自然的共生。通过将景物融入诗意之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图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诗中提到的四面山和两座并峰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愉悦。茅舍依山而建,使得人居环境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增添了一种宜居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山水景观的独特感受,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的思考。诗词展示了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环境的关注。通过艺术的手法,诗人将山水景致与人居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练明快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田园的美景,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壮美和人文环境的宜居之美,从而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的建设,追求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
江渎池头烂醉归,青旗日晚插城扉。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老境渐侵欢意尽,旧游欲说故人稀。凭高三叹君知否,倦鷁无风亦退飞。
归未卜。频倒金驱纤玉。明月绡窗停剪烛。搦愁题蠹绿。秋水娟娟鱼目。腰素几分销缩。接得云笺无意读。雕鞍何处宿。
未挂丹题雁塔中,重来溪上觅筠翁。相期老眼横遥碧,莫着征衫走软红。得失漫嗟蝉翼重,才名合见马群空。三年小度惊人手,未信朱衣也不公。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逝者如斯书夜长,会心能使百忧忘。生前身后浑如此,丝竹之音孔子堂。
身即林园不世功,喜惊今乃有人同。规模内相雄文里,景物时贤杂咏中。前辈风流何敢似,后来评论想能公。谁曾寤寐声形隔,真乐从兹触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