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逢圣人时,不见圣人面。
圣人言可闻,圣人心可见。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思圣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逢圣人时,
不见圣人面。
圣人言可闻,
圣人心可见。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圣人的思念和渴望。作者感叹自己未曾有机会与圣人相遇,无法亲眼见到圣人的形象。然而,尽管无法亲身接触,圣人的言论仍然可以被倾听,圣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通过思考和领悟来感知。
赏析:
《思圣吟》表现了邵雍对圣人的崇敬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道德和智慧的追求。诗中的"圣人"指的是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是邵雍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自己对于圣人的敬慕之情,使得他倍感遗憾未能与圣人面对面交流。然而,诗中也表达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虽然无法亲身接触圣人,但通过倾听圣人的言论和用心去理解圣人的内心,也可以获得启迪和智慧。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圣人的追求和敬重之情,展现了邵雍崇尚道德和智慧的思想观念。它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于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理想人物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哲学意蕴。
见说诗并赋,严陵已尽刊。未能亲去觅,犹喜借来看。纸上春云涌,灯前夜雨阑,莫先朝路送,政好遗閒官。
才大无不备,出入为时须。雄藩精理行,秘府擢文儒。诏书忽已至,焉得久踟蹰。方舟趁朝谒,观者盈路衢。广筵列众宾,送爵无停迂。攀饯诚怆恨,贺荣且欢娱。长陪柏梁宴,日向丹墀趋。时方重右职,蹉跎独海隅。
浮世浮华一断空,偶抛烦恼到莲宫。高僧解语牙无水,老鹤能飞骨有风。野色吟馀生竹外,山阴坐久入池中。禅师莫问求名苦,滋味过于食蓼虫。
千里入黄云,羁愁日日新。疏钟关路晓,远雨寒山春。南眺有归雁,北来无故人。却思陪宴处,回望与天邻。
山川有佳处,神物严守卫。自非夙有因,孰敢发其秘。众壑拥流泉,青间见白沸。洗我杖与屦,时作深入计。要须乡道先,行与老人值。指我洞壑已,忽不知所诣。劚荒划巨石,稍去眼中翳。豁然大厦开,位可百人置。嵌严一日出,自此沓游骑。开山属老夫,爱山必同类。甚畏长风寒,当暑
买褚得薛不落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