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圣隆儒有汉风,平津经术位三公。
君臣契合千龄际,文武名尊二纪中。
再谢貂蝉深畏宠,屡提貔虎不言功。
一朝宾客衔悲散,寂寞延贤阁向东。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司徒侍中贾魏公挽辞二首》是苏颂所作的两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司徒侍中贾魏公的挽歌和告别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仁圣隆儒有汉风,
平津经术位三公。
君臣契合千龄际,
文武名尊二纪中。
再谢貂蝉深畏宠,
屡提貔虎不言功。
一朝宾客衔悲散,
寂寞延贤阁向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深情款款的语言表达了对司徒侍中贾魏公的敬意和离别之痛。首先,诗人称颂贾魏公是一位具有汉代风范的仁圣之人,他在平津地区以博学多才、经世济民的才能获得了三公的地位。贾魏公与君主之间的合作是千年的契合,他在文武两个领域都享有崇高的声望。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贾魏公的感激之情,称谢他像貂蝉一样深知畏惧宠辱之艰难,屡次提及他的才能却不言功。这表明贾魏公在忠诚于国家和君主的同时,不追求功名利禄,对官位和荣誉保持了淡泊的态度。
最后两句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一旦贾魏公离去,宾客们承载着悲伤的心情散开,延贤阁变得寂寞而无人。这是对贾魏公离去后的空虚和寂寞的描绘,也是对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的再次强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贾魏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他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的赞美。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天意诚难测,人言果有不。便令江海竭,未厌虎狼求。独下伤时泪,谁陈活国谋。君王自神武,况乃富貔貅。
六月烈日日正中,时有叛将号群兇。平人血染大溪浪,比屋焰照鹅湖峰。白刃纷纷避行路,六合茫茫何处去。妻见夫亡不敢啼,母弃儿奔那忍顾。药市申公鬓有霜,卧病经时不下床。平生未省见兵革,出门正尔逢豺狼。豺狼满市如流水,追索金缯心未已。可怜累世积阴功,今日将为兵死鬼。
新秋气肃。此日仙翁曾诞育。禀赋应遍。绿□朱颜似少年。阶庭兰玉。行见儿孙俱曳绿。更祝遐龄。愿比庄椿过八千。
雪月共高寒,求多意未阑。林逋五品服,宋璟九还丹。老友松筠健,贤宗鼎鼐酸。任渠蜂蝶闹,难作武陵看。
学古光阴惜寸分,济时心胆慕华勋。少年有意不称意,暮景欲云何所云。行矣未能真不惑,归与长恐遂无闻。朝来不敢看清镜,怕有轻霜下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