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四威仪》

山中行,移步放教轻。
无别意,恐他幽鸟惊。

作者介绍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四威仪》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师范。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四威仪》中文译文:
山中行,移步放教轻。
无别意,恐他幽鸟惊。

诗意: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在山中漫步的情景。作者在行走时轻盈自如,步伐自然轻柔。他心无旁骛,只怕自己的出现惊扰到了隐居在山中的幽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了作者在山中行走的场景。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移步如行云流水般轻盈自在,放教轻,似乎没有丝毫负担。这种轻盈的行走方式体现了作者的心境,表现出他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作者的内心完全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没有别的心思和目的,只是担心自己的出现会惊扰到山中的幽禽。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

通过描写山中行走的细节,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自然界秩序的尊重。在繁忙喧嚣的尘世中,作者选择了远离纷扰,到山中寻求宁静和自由。作者的心境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给人一种闲适、恬淡的感觉。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使人思索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之道。

这首诗词通过山中行走的场景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它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共鸣,引发对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思考。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位佛教僧侣对自然界的敏感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佛教文化中追求心灵净化与超脱尘世的理念。

  • 《赵君惟谊清文介行坚苦笃实远来见访以救科举》

    我把尊贤榜旧堂,怀人忽至喜如狂。缘何不肯留城府,虚著新成八尺床。

  • 《病目废书终日危坐》

    肺渴常止酒,目昏复捐书。蒲团坐袖手,一窗宽有余。心知世缘薄,分与钟鼎疏。湛然千仞渊,养此径寸珠。光明照忧患,何适不自娱。白云可与友,晴空闲卷舒。

  • 《简章叔缜》

    海昌一别十三秋,僚旧相逢雪满头。公负才能犹掌庾,我须疏散尚监州。樽前强健应须喜,身外无名勿用忧。昔日长官今绣斧,吹嘘应念蒯为缑。

  • 《初赐幡胜戏和诸公二首》

    拜赐匆匆早上朝,公卿前列尽金貂。日留爱景明双阙,春逐恩辉下九霄。灵沼轻澌犹覆水,上林微绿已萦条。自惭羽翮非鸾凤,亦预彤庭舞舜韶。

  • 《岩桂堂》

    湘峰峨峨湘水碧,万古鱼龙护冰魄。荷衣芷佩凝秋霜,欲诵遗章发先白。天生草木预何事,乃与骚人同一骨。今人古人共磨灭,惟有芬香埋不得。主人手植双桂树,宁为嬖玩娱燕席。亦知兰鲍随所化,勉进修名比馨洁。绕除霏霏风袭予,欲参灵螭驾寥阒。陈辞重华吊屈贾,酌以芳辛起烟郁。

  • 《题冯公岭旅邸》

    层楼杰阁耸朱栏,楼下行人自往还。但见彩云横木未,不知身在翠微间。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