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舟载鱼蝦,投泻清波际。
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
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
江湖自相忘,洲岛亦还逝。
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
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是宋代文人蔡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四月八日,我在西湖观赏民众放生。
船上装满了鱼和虾,它们被释放到清澈的水面。
这些生物应该不会受到人类的欺骗,它们能够自由地游动在流水中受到恩惠。
它们并不追求显赫的地位,最终也能避免成为微不足道的蝼蚁的俘虏。
江湖中的人们相互遗忘,岛屿也逐渐消逝。
我们应该超越过去的错误,警醒地思考,不再受到诱惑的困扰。
作为生命,我们难道不是幸运的吗?我们应该珍惜平凡的生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放生这一行为为背景,表达了蔡襄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世间纷繁事物的思考。诗中描述了蔡襄在四月八日在西湖观赏民众放生的情景,船上载满了鱼和虾,它们被释放到清澈的水中。蔡襄认为这些生物不会被人类欺骗,它们能够自由地游动在流水中,得到恩惠。他认为这些生物并不追求权势和地位,最终也能避免成为微不足道的俘虏。通过这一描写,蔡襄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自然秩序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蔡襄表达了对人世间的淡泊和超越的思考。他观察到江湖中的人们相互遗忘,岛屿也逐渐消逝,暗示着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容易忽略真正重要的事物。他呼吁人们应该超越过去的错误,警醒地思考,不再受到诱惑的困扰。最后,他提醒人们应该珍惜平凡的生活,认为作为生命,我们应该感到幸运。
这首诗词以放生为载体,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世间的现象,表达了蔡襄对自由、平等、超越和珍惜生命的思考。整首诗意境宁静、淡泊,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理追求。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