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不就便相抛,远向襄州谒故交。
里舍千头无旧橘,客程三脊有荒茅。
买鱼村渡捐孤剑,沽酒山城解弊袍。
双鬓岂堪禁岁月,眼看归鳦又成巢。
周弼(一一九四~?),字伯弜,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文璞子。与李龏同庚同里。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十七年(一二二四)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復官不详。卒于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前。生前刊有《端平集》十二卷,已佚。宝祐五年,李龏摘其古律体诗近二百首,编爲《汶阳端平诗隽》四卷。事见本集卷首李龏《汶阳端平诗隽序》。 周弼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白判官》是宋代文学家周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情感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离别时,因为要出使襄州,与老友告别,心中感叹书本之事无法一同完成。他们曾经一起著书立说,但现在却不得不分别。作者离开后,回忆起过去的时光,他们曾在一起生活过的地方,里舍里已经没有了以前所种的橘子树,而在异乡的客程上,茅草茂盛。这里有一句"买鱼村渡捐孤剑",表明作者在离开时,把自己的剑留给了买鱼村的渡口,这象征着他放下了战争和冲突,追求和平。在山城里,他沽酒解去自己身上的破旧衣袍,意味着他愿意摆脱世俗的束缚。最后的两句"双鬓岂堪禁岁月,眼看归鳦又成巢",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无奈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他看着飞回来的鸥鸟又筑巢,而自己的双鬓却无法抵挡岁月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和离别后的感受,诗人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他以具体的细节展现了离别的苦涩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思考。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通过对橘子树、茅草、剑、酒和鸥鸟等形象的运用,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炼的表达,描绘出离别时的凄凉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之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转的思考。它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描绘出离别时的深情和对过往的回忆,使读者在感受离别的痛苦和无奈的同时,也能从中体味到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深意。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江南梅子雨,骚客古今愁。岂意连年夏,频妨庶事秋。为鱼民自痛,食肉尔何忧。衰老那禁得,看天独倚楼。
岸帻携邸夜夜来,蒲团纸帐竹香台。直须觅取僧为伴,更为开庵斸草莱。
羸躯苦善病,日与药裹亲。藉彼参苓功,扶此忧患身。思君苦饥渴,相怜同病人。余身本蒲柳,宁竢秋风晨。君诚松柏姿,何患不长春。容面一若丹,鬓发一若银。来日安可期,往事曷足陈。不能罄君罍,奚以浣我尘。吹笙将鼓瑟,惭余非嘉宾。
打粥泛邵州饼,候汤点上封茶。软语方炉活火,清游断岸飞花。
杨柳凄迷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