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履无遗恨,弦歌有去思。
养亲三釜乐,作郡十年迟。
壮志沈黄壤,英游闭赤墀。
丰碑颂遗爱,谁为继罗池。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爲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爲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爲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宋传道挽词二首》是宋代诗人韩元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德行高尚,无憾遗恨,
弦歌之声中蕴含离别思念。
承担养育亲人的责任三载欢乐,
在官任上十年来,漫长而迟缓。
壮志埋于黄土之下,
英勇的游历终止于赤墀之间。
丰碑赞颂了他留下的爱,
然而,谁能继续他在罗池的事业?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传道事业的挽歌,展示了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以下是对该诗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德行高尚的传道人的颂扬和感慨为主题。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思念和对传道事业的无憾遗憾之情。他提到自己养育亲人三载的快乐,以及在官职任上度过的漫长十年,暗示了他在传道事业上的耽搁和延迟。他的壮志和英勇的游历都被埋葬在黄土之下,而他的传道之路也在赤墀(指朝廷)的限制下结束。诗人在最后提到丰碑颂扬了他留下的爱,但他却质问谁能继续他在罗池(指传道之地)所开展的事业。这反映了诗人对事业继承者的担忧和对自己传道事业的未完成之感。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传道事业的思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的忠诚和奉献,同时也呈现了对传道事业未来的担忧。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悲壮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传道事业的无憾与遗憾,同时也让读者思考传道事业的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性。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