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薰风已问津,小楼无处认蹄轮。
极知中岁难为别,未必明朝不是春。
黄鸟闹时山寂寂,绿阴深处水粼粼。
老来宁与芳菲竞,俯仰人间迹已陈。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送春》是宋代方岳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离去和人生的无常。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春
薰风尚未降临,我早已迎接春天的到来。
小楼无处可辨认蹄轮的痕迹。
我深知岁月易逝,难以忍受离别之苦,
但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曙光不是春天的来临。
黄鸟在山林中嬉闹,而山间却静悄悄;
绿荫深处的水波荡漾粼粼。
在我年老之时,我不再追逐芬芳的竞争,
我俯仰间已看透凡尘的痕迹。
诗意:
这首诗词以送春为主题,表达了春天的离去和人生岁月的无常。诗人描述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小楼中已无法寻找春天的痕迹。他深知年华易逝,难以忍受离别之苦,但他同时也认识到,即使春天离去,明天的曙光仍然有可能带来新的春天。
诗人用黄鸟和山水的对比描绘了春天的欢乐和大自然的静谧。在山林间,黄鸟欢快地嬉闹,而山间却静悄悄,绿荫深处的水波荡漾粼粼。这种对比突出了春天的活力和人生的平静之间的对比。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年老之时的心境。他不再追逐俗世的荣华富贵,而是静心观察人世间的种种痕迹。他已看透凡尘世事的无常,宁愿与芳菲竞争的烦扰远离,超脱尘世的纷扰。
赏析:
《送春》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的对比,表达了春天的活力与大自然的静谧之间的矛盾和和谐。诗词中的"送春"不仅是对春天的告别,也可理解为对人生岁月的告别。
诗人通过描绘黄鸟嬉闹和山水的静谧,表达了人生中欢乐与静默、活力与平静的对比。最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年老之时的心境,他超脱了尘世的纷扰,已看透世事无常,宁愿与芳菲竞争的烦扰远离。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对岁月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索。这首诗词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引发人们对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春月如处女,皎皎暮云间。婵娟不自衒,欲见乃许难。春云变态,玉貌长端端。封九龙扫尘匣,略与幽人看。
有鱼可漉酒可沽,尔更未知山水娱。今晨系缆才须臾,异日回头看画图。
新晴月正明,频听夜乌惊。未向高枝稳,时为绕树声。群飞自纷泊,众鸟不屏营。躁静於焉见,谁能度物情。
易水长虹白,将军首入秦。荆轲无剑术,不是报仇人。
丹霄路上歇征轮,胜地偷闲一日身。不署前驱惊野鸟,唯将后乘载诗人。岩边候吏云遮却,竹下朝衣露滴新。更向碧山深处问,不妨犹有草茅臣。
日长院宇,针绣慵拈,况倚阑无绪。翡帷翠幄看尽展,忘却东风帘户。芳魂摇漾,渐听不分明莺语。逗红蕉叶底微凉,几点绿天疏雨。画屏遮遍遥山,知一缕巫云,吹堕何处。愁春未醒,定化作,凤子寻香留住。相思人并,料此际,惊回最苦。亟丁宁池上杨花,莫便枕边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