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坐法宫,诏书下江东。
懿此嘉遁士,蒲车赴丘中。
褐衣入承明,朴略多古风。
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聪。
岩居四十年,心与鸥鸟同。
一朝受恩泽,自说如池龙。
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
大君不夺志,命锡忽以崇。
旭旦出国门,轻装若秋蓬。
家依白云峤,手植丹桂丛。
竹斋引寒泉,霞月相玲珑。
旷然解赤绶,去逐冥冥鸿。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歷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復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僕射,谥曰文。德舆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而醖藉风流,自然可慕,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畧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中文译文:
送崔谕德致政东归
天子坐于法宫,
发布诏书,命崔谕德东归。
他是一位隐居的贤士,
乘马驶向秋山中。
他衣着朴素,进入宫廷,
素雅之举彰显其古风。
他直言不讳地侍奉太子,
聪慧的言辞充满智慧。
他隐居在山间四十年,
心与鸥鸟相伴而行。
他突然受到皇恩赐禄,
自比湖中崇龙。
他请求将尸骨归故山,
多次上表明自己的心意。
大君尊重他的志向,
赐予他崇高的称号。
旭日初昇离开国门,
轻装出行如秋蓬。
他的家在白云峤,
他亲自种植丹桂丛。
他的竹斋旁有寒泉,
霞光月色相辉映。
如今他解下红绶带,
跟随飞鸿远去不返。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崔谕德,一位隐居的贤士。诗中写到崔谕德受到天子的征召,前往东归为政。崔谕德素衣朴素,言辞直接而聪明,曾在山间隐居四十年。然而,在此时他突然受到了皇恩赐禄,他非常感恩,并表达了将尸骨归故山的心愿。皇帝赞赏他的志向,并赐予他崇高的称号。最后,崔谕德带着轻装离开,归隐山林,不再返回朝廷。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写崔谕德的心思和志向,表达了诗人对他的赞赏和敬仰之情。诗中展现了崔谕德的品德和才华,以及他与自然相融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凸显了唐代隐逸文化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权德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踪。游子衣裳如铁冷,残星荒店野鸡啼。
我昔就学初,龆童齿未龀。严亲念痴狂,小艺诱愚钝。始时授章句,次第教篇韵。蒙泉企层澜,覆篑期九仞。十龄独侍行,千里赴朝觐。靡依心向吴,能事躬在浚。应门待宾客,睦族周分亲。虽免逃杖諐,犹虞裕蛊吝。十三从师友,群彦得亲近。箕裘袭素风,兰芷渐腴润。占毕自忘劳,攻坚
客亭移枕待残更,起趁邻鸡第二声。了了每添新悟解,营营无复旧心情。兴来命酒禁诗瘦,老去衰容怯镜明。况是杏花浓露晓,不应蒙被问春晴。
握手东冈雪满簪,後期惆怅老吴蚕。芳辰一笑真难值,暮齿相思岂久堪。他日杜诗传渭北,几时周宅对漳南。百年邂逅能多少,且可勤来共草庵。
谁云追信属酂侯,政为高皇意欲留。岁晚不疑云梦计,那知在业已兴刘。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