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人西望眼,唯认马蹄东。
柳县追陶令,棠郊谒召公。
问农游手劝,听讼下情通。
千载莱芜后,传家有素风。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送范令巽之赴陕县》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陕西的人们向西望眼,只能辨认东方传来的马蹄声。柳县追随陶令,棠郊前往谒见召公。询问农事,游手好闲,劝勉农民努力工作;聆听诉讼,了解民情,促使公正裁决。千年流传的莱芜之后,家族传承了卓越的风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送别范令巽赴陕县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陕西人向东望眼以辨认马蹄声,展现了离别的悲伤和远行的艰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陶令和召公的追随和景仰,以及对农民努力工作和公正裁决的赞扬。最后,诗人提及了莱芜的传承和家族的卓越,强调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情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示了作者对范令巽的情感和对陕西地域的描绘。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东西方的距离和别离之情。同时,通过对农民和诉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正义和人民生活的关注。最后,通过提及莱芜的传承和家族的风范,强调了家族的价值观和家风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离别的伤感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诗人通过赞美农民和呼吁公正裁决,表达了对社会稳定和正义的期望。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内涵,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孤舟横岸水潺湲,野色天成一段闲。十数牧儿黄犊侧,两三钓叟白鸥间。丛丛烟树谁家市,浅浅云峦甚处山。风定浪平归路稳,更无魂梦到萧关。
知县女,个真真。年将二六乐天真。敢求乞,任求真。天赋性,慕修真。将来功满内全真。跨祥云,礼上真。
羁贫日弥甚,破屋秋夜长。数点星挂帐,五更霜落床。寒蜂刺双足,峭若婴剑铓。枯泣不为滴,惫噫总成章。自怜憔悴生,安得逢春阳。
狻猊对立香烟度,鸑鷟交飞组绣明。
谷旦休祥见,元朝氛祲开。日车扶晓出,斗柄斡春回。致理归廓庙,私忧尚草莱。太平岂无象,天意是胚胎。
今日重来坐暖霞,故人笑谓老年华。劫空别有壶春在,云对青山兴莫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