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初识小冯君,鞭靮何妨驭晏婴。
三世卿云涪水秀,一门巢许蜀山清。
飘零殊幸逢公子,邂逅相看不世情。
入手华标归早晚,愿扶藜杖出山迎。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冯梦授试礼部》是李新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多年来初次相识小冯君,
鞭靮驾驭晏婴又何妨。
三世间卿云出自涪水美,
一门才子巢许在蜀山清。
飘零草木之中幸有逢遇公子,
邂逅相望之际别具一番情。
如今接过华标,早晚归来山中,
愿意扶着藜杖相迎。
诗意:
这首诗词是李新送别冯梦授试礼部的作品。诗人表达了自己多年来与冯梦初次相识的喜悦之情,并称赞冯梦的才华和能力,以及他们共同的家乡涪水美景和蜀山清秀之处。诗人感慨万分地说,能够在茫茫人海中与冯梦相遇,实属幸运,这种相逢是不同寻常的缘分。最后,诗人祝愿冯梦早晚带着华标归来,愿意扶着藜杖迎接他的归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冯梦的赞美和祝福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冯梦的才华与能力,以及他们共同的家乡美景,展示了对冯梦的钦佩和敬爱之情。诗人用"飘零"一词形容自己与冯梦的相遇,突出了这种相逢的稀有和宝贵。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冯梦能早日归来,带着华标回到家乡,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亲自迎接他的归来。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用词简练,意境清新。通过对友谊和别离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才华和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情和归乡的期盼。这首诗词既表达了诗人与冯梦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对家乡和自由归乡的向往之情,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左山右双)(左山右双)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牛屋渔矶在履封,晚将身世托春风。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穷怀卿相忧,老作儿女悲。百尔皆妄想,一粲看新诗。短长总归尽,君阅古盛衰。煌煌五侯家,宽作数世期。经史或不读,名字亦奚为。茂对乾三阳,静养月一规。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