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
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
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曾几(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徽宗朝,以兄弼恤恩授将仕郎。试使部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校书郎。歷应天少尹。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改提举湖北茶盐,徙广西运判,歷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一一三八),会兄开与秦桧力争和议,兄弟俱罢。逾月復广西转运副使,得请主管台州崇道观,侨居上饶七年,自号茶山居士。二十五年桧卒,起爲浙东提刑。明年改知台州。二十七年召对,授秘书少监,擢权礼部侍郎。以老请谢,提举洪州玉隆观。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干道二年卒,年八十二,謚文清。有《经说》二十卷、文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茶山集》八卷。《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曾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武殿本),及《两宋名贤小集》所收《茶山集》(简称小集)、《瀛奎律髓》(简称律髓)。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松风亭四首》是宋代文人曾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有客过茅宇,煮茶坐松风。
问亭果安在,笑指十八公。
君看梁与栋,岂不深且雄。
何必用斤斧,然后成帡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客人到茅草搭建的小屋里,煮茶喝着茶,坐在松风亭中的情景。诗人问亭台上的果子是否丰硕,然后笑着指着那些高大的松树。他引导读者去欣赏松风亭的结构,它的梁和栋架构是多么的深邃和雄伟。诗人询问为什么要用斧头和锯子来修建亭子,它们只是成为了亭子的遮蔽物,没有必要。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自然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工建筑的思考。诗人通过描述茅宇、松风、亭台等元素,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人工建筑的审美观点。
诗人在问亭台上的果子是否丰硕时,实际上是在借物言志,通过果实的丰满来象征着心灵的丰富和内涵。而笑指十八公,是在夸赞那些高大的松树,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高尚的品德。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质疑了修建亭子所使用的工具。他认为修建亭子并不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只需保留自然的美感和结构的完整即可。这种观点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工建筑的审慎思考,与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审美理念相契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工建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对人工创造的审美追求,以及对自然保护的思考。同时,诗词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回归本真的文化精神。
鸡栖及我未掩扉,犬虽远出暮自归,司晨警夜职交举,簸糠弃粒报亦微。查查双鹊更媿汝,庭树夜宿常相依,岂怜主人老寂寞,暖热蓬户不忍违。养鸱甚恩健即去,养鹰虽久饱亦飞。嗟哉物性厚薄异,使我隐几空歔欷!
自笑山泽为癯儒,侪之富贵非其徒。他人诞日晏歌酒,贫家箪瓢屡空虚。昨朝不记生年朋,面前忽见樽罍列。感君祝我还祝君,两翁相对头如雪。
耿耿残灯夜未央,负墙闲对篆盘香。风号东北河冰合,月落西南竹影长。孤鹊欲栖频绕树,寒龟无息稳搘床。颓然坐睡那知晓,推户朝曦已满廊。
雷事,见天封题名,即此地也。既归,宿於近潭田舍翁家。是夜雷雨大作,望潭中火光烛天。明日,旁近言龙起大槐中。父老云,正月龙起,前此未见也。龙潭寺南*尊,冯丈所名笑青山、不解留客,林丘夜半掀举。萧萧暮景千山雪,银箭忽传飞雨。还记否。又恐似、龙潭垂钓风雷怒。山人
兰若无人到,真僧出复稀。苔侵行道席,云湿坐禅衣。涧鼠缘香案,山蝉噪竹扉。世间长不见,宁止暂忘归。
罗结同心柳带青,碧桃香里记将迎。春风重到凭栏处,肠断江楼不忍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