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积雨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国,故里几归成鬓霜。
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
留连芳物佳节过,束带还来朝未央。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送公期得假归绛》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吹积雨销太行,
水暖河桥杨柳芳。
少年初仕即京国,
故里几归成鬓霜。
山行马瘦春泥滑,
野饭天寒饧粥香。
留连芳物佳节过,
束带还来朝未央。
中文译文:
风吹走了积雨,太行山的景色逐渐消散,
河水温暖,桥上的杨柳芬芳。
少年时初次仕途就到了京都,
多年离乡背井,已经有了些许白发。
山路行驶,马匹瘦弱,春泥湿滑,
在野外吃饭,天寒时吃着热粥的香味。
留连于美好的事物,佳节已经过去,
束带仍然系在腰间,朝廷的事务未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人送别归乡的情景,表达了离乡背井、历经艰辛的心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风吹积雨销太行,水暖河桥杨柳芳,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物的离乡背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其次,诗中描述了少年初仕即京国,故里几归成鬓霜。这表达了作者年少时就投身仕途,离开故乡,历经岁月的变迁,已经有了些许白发。这种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变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光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中描绘了山行马瘦春泥滑,野饭天寒饧粥香。这些生活细节展示了作者在离乡漂泊中的艰辛和困苦,但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乐观的态度。尽管面临困难,作者仍然能够品味到野外饭菜的美味和热粥的香味,这种对生活的感激和乐观态度令人钦佩。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经历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态度。这首诗词既具有宋代文人的风格特点,又蕴含着普遍的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是心如维斗,万物所取正。蒙之以微云,孤光更渊靓。
岭宿寒云薄,楼迎晓日斜。危檐排语雀,落木点啼鸦。佛鼓依山寺,炊烟隔岸家。移时收足坐,清兴会烟霞。
西谷有一士,荡然无所求。问君何为者,神闲道自休。上无求于帝,寿夭等浮沤。中无求于世,人呼任马牛。下无求于子,苟以嗣春秋。三者既无求,长歌何所忧。
陕府铁牛却知有,春秋几几成过咎。一身还作二如来,黑白不分辨香臭。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已无功业上凌烟,且泛扁舟逐计然。自喜兹游胜平日,不知今夕是何年。横空蝃蝀聊欹枕,满袖婵娟永共船。同社贤豪多载酒,坐添清兴浩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