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黄鹤楼前共语时,白苹红蓼对江湄。
衷肠已诉无人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颂古二十一首》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黄鹤楼前共语时,白苹红蓼对江湄。
衷肠已诉无人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美丽和真实的情感。诗人描述了一个容貌奇妙的人,他的光明照耀着四面八方。诗人曾经供养过这个人,如今又有机会亲自见到他。在黄鹤楼前,他们曾一起交谈,白色的苹果和红色的蓼花映衬着江水的美景。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已经无人理解,唯有清风和明月能够理解他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事物的赞颂和思考。诗中的容颜和光明象征着这个人的美丽和辉煌,照亮了整个世界。诗人曾经供养过他,意味着他曾经拥有这个人或与他有一段特殊的关系。现在诗人又有幸亲自见到他,这种重逢更加增添了诗人内心的喜悦。
诗中的黄鹤楼、白苹和红蓼等景物,以及对江湄的描绘,营造出一幅宜人的江南风景画。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呼应,突出了诗词中的美好意境。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心事。他的衷肠已经向他人倾诉,但无人能够理解他的真实感受,只有清风和明月才能真正明白他的心情。这种寄托于自然的理解和共鸣,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和沟通。
整首诗词通过对美丽事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真实美和超越尘世的追求。它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给读者带来一种清新、明快的感受。
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蜀人竞祈恩,捧酒仍击鼓。
广陵形胜昔所闻,昆冈作轴江为门。西来蜀道从万里,伏堆藏阜争崩奔。盘挐蹙踏得江住,精铁一亩岿然存。半潜屋牖半出户,鼍龟见背熊罴蹲。我行平地是绝顶,叹息但以指爪扪。谁言一水限南北,壅遏势极逾腾骞。不然安得江南之山踊跃出,中流浮玉犹崷崒。操权高视竞瓜分,岛夷索虏
千畦抱瓮园,一酌瘿尊酒。唯有沃洲僧,时过杏溪臾。 ——李益追欢君适性,独饮我空口。儒释事虽殊,文章意多偶。 ——广宣
尔幸无羸角,何用触吾藩。若是升堂者,还应自得门。
多暇无所适,故来寻隐君。搴开压屋树,触散拥门云。状貌不妨古,言谈何太文。令人重高趣,归去每斜曛。
长天万里扫清秋,宿雾朝云寸不留。向晓残星犹未落,一盘棋子倩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