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谈今我尚无,木奴草女辨工夫。
草木恰知非外物,含灵那信自毗卢。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颂古九十八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组诗词。下面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拈古谈今我尚无,
拈取古代的事物来论述当下的境况,
我却仍然没有获取到真正的智慧,
木奴草女辨工夫。
木奴和草女,它们能够辨别出手艺的高下。
这里以木奴和草女为象征,表达了辨别真伪的能力。
草木恰知非外物,
草木虽然没有感知,却能辨别外物与真实之物的区别。
草木能够通过它们的本性,辨别出真实与虚伪的差异。
含灵那信自毗卢。
草木有着内在的神灵,它们自信自己与佛陀毗卢山相通。
这里的"含灵"指的是草木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智慧。
诗意:
这组诗词通过描绘木奴和草女的形象,表达了辨别真伪和传承智慧的主题。诗人通过对自身的思考,认识到自己对于古代智慧的理解仍然有限,而草木却能够以自身的方式辨别真伪。草木的本性使它们能够抓住真实的本质,因此诗人称赞草木的智慧,并提醒人们要从自然界中汲取智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木奴和草女的描绘,将草木与人类相对比,强调了草木所具有的纯粹和直觉的智慧。草木虽然不具备人类的感知能力,却能够通过自身的本性,辨别真伪,这是一种超越言语和理性的智慧。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于古代智慧的敬仰,并倡导人们要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以此来指导当下的生活和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考和隐喻的手法,赋予了草木以智慧的形象,引发人们对于智慧与真实的思考。同时,诗人的自我反省也呼应了佛教中对于修行者要保持谦逊和虚心的教导。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一种平和而深邃的诗意。
今年一雪遍江淮,半月晴光冻不开。孤坐郡斋人寂寂,一枝红烛两瓶梅。
春风吹榆林,乱荚飞作堆。荒园一雨过,戢戢千万栽。青松种不生,百株望一枚。一枚已有馀,气压千亩槐。野人易斗粟,云自鲁徂徕。鲁人不知贵,万灶飞青煤。束缚同一车,胡为乎来哉。泫然解其缚,清泉洗浮埃。枝伤叶尚困,生意未肯回。山僧老无子,养护如婴孩。坐待走龙蛇,清阴
居疑与世分。
小饮不成醉,清谈多所欣。秋声摇落日,野色乱寒云。心事长千载,腰围更几分。西风丛桂发,倚槛得相闻。
莫道秋来芳意违,宫娃犹似妒蛾眉。幸当玉辇经过处,不怕金风浩荡时。草色长承垂地叶,日华先动映楼枝。涧松亦有凌云分,争似移根太液池。
巩树烟月上,清光含碧流。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鹏息风还起,凤归林正秋。虽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