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梵天帝,宝冠履地。
不诵华严,佛不富贵。
离四句非,绝百非是。
绝百非非,离四句易。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颂古九十八首,赞古之美不朽。
释梵天帝,戴着宝冠踏在大地上。
不诵华严,佛陀不追求富贵。
离开那四句诗,不再拘泥于表面。
超越百种形式,才能抵达真谛。
放下百种形式,离开那四句诗变得容易。
诗意:
《颂古九十八首》赞颂古代的美丽与永恒。诗中提到了释梵天帝,形容他戴着宝冠履地,寓意佛陀超越尘世的物质富贵。诗人表达了超越华丽辞章的观点,认为真正的佛法并不依赖于华丽的修辞和表面的形式,而是超越这些表象,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真谛。
赏析:
《颂古九十八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释印肃对古代美的赞美和对佛法真谛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释梵天帝的描绘,强调了佛教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越物质财富的精神。他认为佛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华丽的修辞和表面的形式,而是在于超越这些表象,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离开那四句诗,即超越表面的华丽修辞,是为了更好地接近佛法的本质。
诗中的"离四句非,绝百非是"表达了摒弃那些表面的华丽修辞,追求真实的内涵。"绝百非非,离四句易"则进一步强调了超越形式的重要性,只有超越百种形式,才能真正接近佛法的真谛。这种思想在佛教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人们不要迷失在形式之中,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既有对古代美的颂扬,又有对佛教真谛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该诗词展示了释印肃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佛法的理解,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上阳门外云连草,车马遥遥往来道。昔王游豫几何年,今人岂识当时好。明珠翠羽已成尘,道上行人几番老。当时秋天落宫板,今此婆娑皆合抱。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繁云犹暗岭。积雨未开庭。阶含侵角路。镬满溜疎萍。湿杨生细椹。烂草变初萤。徒劳看蚁对。无事祀灵星。
西掖官曹近,南溟道路遥。使星将渡汉,仙棹乍乘潮。柳映灵和折,梅依大庾飘。江帆风淅淅,山馆雨萧萧。陆贾真迂阔,终童久寂寥。送君何限意,把酒一长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