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柴卖火村里汉,舌本澜翻不奈何。
自道来时元没口,却能平地起风婆。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颂古六首》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担柴卖火村里汉,
才舌本颇滔滔不奈何。
他自谦道,他来时元气已消散殆尽,
然而他却能在平地上引起狂风。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担柴卖火的乡村汉子。他虽然是个普通人,但他的才辩却非常出众,口才滔滔不绝。然而他自谦地说,他来到这个世界时,他原本拥有的潜力已经消散殆尽。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他的起点并不高,他却能够在平凡的环境中引起巨大的影响。
这首诗词通过对这个乡村汉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平凡人的赞美和敬意。诗中的“担柴卖火村里汉”象征着普通人的身份和职责,而他滔滔不绝的才辩则代表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和潜力。作者通过这位乡村汉子的形象,告诉人们,即使是平凡的人也有可能在逆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力量和影响力。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一个普通人的伟大,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励志的信息,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不要气馁,而是要坚定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通过赞美这位乡村汉子,作者向读者呼唤人们要珍视自己的潜能,并勉励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就。
眼底纷纷涸辙鱼,道人遇地即安居。瓦盂香软雕胡饭,松几晴翻贝叶书。老到世情深脱略,年来生计亦萧疏。相逢休论当时事,我亦西郊结草庐。
时世重古不重新,破图谁画四胡人。臂鹰捧盘犀利水,铁锁师子同麒麟。翘翘雉尾插头上,深目钜鼻青搭巾。涂朱点绿笔画大,筋骨怒露蛮祠神。茜袍白马韩公子,从何得此来秘珍。定应海客远为赠,中国未睹难拟伦。公子自言吴生笔,吴笔精劲瘦且匀。我恐非是不敢赞,退归书此任从嗔。
紫霄仙客下三山,因救生灵到世间。龟鹤计年承甲子,冰霜为质驻童颜。韬藏休咎传真箓,变化荣枯试小还。从此便教尘骨贵,九霄云路愿追攀。
高价卖生姜,雪真珠满床。清贫虽彻骨,富有敢斗君王。灼然如是,脍身为食,渍血为浆,尽情供养,犹未相当。若也未是,和烟耕绿野,枯笛送斜阳。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世名检束为朝士,心性疏慵是野夫。高置寒灯如客店,深藏夜火似僧炉。香浓酒熟能尝否,冷淡诗成肯和无。若厌雅吟须俗饮,妓筵勉力为君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