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来送去样团团,覆阴儿孙义不寒。
何似当时休擘破,浑仑留与后人看。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颂古四十四首》是宋代释师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带着古物来送去,形状圆滚滚,
寓意世世子孙无负义之寒。
何等美好啊,当时的辛勤采集和整理,
留给后人一览的是浑然完整的珍宝。
诗意和赏析:
《颂古四十四首》以古物的传递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物的珍贵和传承的思考。诗中描述了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古物被传递给后代,代代相传,象征着家族的延续和子孙的义务。
首句"持来送去样团团"描绘了古物被捧在手中,来来回回传递的情景,形状圆滚滚,展现了古物的可爱和可贵之处。
第二句"覆阴儿孙义不寒"表达了作者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不会辜负祖先的期许,承担起传承和发扬古物的义务。"阴"在这里指代祖先,"义不寒"表示子孙应当肩负起维护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责任,不使祖先的心意失望。
接下来的两句"何似当时休擘破,浑仑留与后人看"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们对古物的辛勤采集和整理的赞赏之情。"休擘破"指的是对古物的悉心整理和保护,"浑仑"则是指完整无缺的珍贵古物。通过这两句诗,作者对古物传承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将珍贵的古物留给后人观赏,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欣赏到历史的瑰宝。
整首诗以古物的传承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对古物的珍视和对后代的期望。通过赞美古物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释师范呼吁后人应当继承和发扬祖先的智慧和美德,传承文化的精髓,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古物传承的思考,同时也向读者提出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