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颂古一百则》

粥罢令教洗钵盂,豁然心地自相符。
而今参饱丛林客,且道其间有悟无。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颂古一百则》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人在粥食结束后清洗钵盂的过程中,心灵突然与行动相合一致的感悟。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今在参禅修行的僧人中,是否有人真正领悟了其中的含义呢?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不详,但我们可以从诗意和赏析来解读它的含义。

诗中首先描述了一个简单而日常的场景,即粥食结束后的清洗过程。这里可以看作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过去的经历或行为的结束。然后,诗人突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一种突破或觉醒,心地与行动达到了和谐的状态。这种和谐可以被理解为心灵的宁静和清洁,与外在的行动相统一。这种突破或觉醒可能与佛教中的修行、参悟或证悟相关。

接着,诗人引发了一个问题,他询问在当今修行的僧人中是否有人真正领悟了这种和谐的含义。这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修行者们是否真正理解佛法的疑问,以及对于修行者是否只是表面上的参饱而缺乏真正的悟性的质疑。

整首诗词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描绘和问题提出,传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与行动的和谐、对于真正领悟的渴望以及对于修行者真实性的思考。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身内心与行动的反思,以及对于生活中真实意义的思考。

  • 《咏史诗·长城》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 《绝句五首》

    操弧力不任,弹琴知者稀。白驹空谷里,吾道此焉依。

  • 《郊天回》

    日动萧烟上泰坛,帝从黄道整和銮。风前貔武回雕仗,云里神龙起画竿。金鸟赦书鸣九夜,玉山寿酒舞千官。始知报本终朝礼,旧典时巡只自难。

  • 《秋日杂咏》

    红苋如丹照眼明,卧开石竹乱纵横。骚人见处终然别,只说清秋采落英。

  • 《弹琴》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如传我心苦,千里苍梧云。

  • 《宿山驿》

    驿在千峰里,寒宵独此身。古坟时见火,荒壁悄无邻。月白翻惊鸟,云闲欲就人。只应明日鬓,更与老相亲。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