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朝露厌鸣珂,华发萧萧奈倦何。
鸾翮九霄空日月,龙骧万斛饱风波。
古人不见吾犹梦,直道能行恨亦多。
驷马锦衣儿辈事,只须持此答岷峨。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送黄仲秉侍郎出守镇江》是宋代李流谦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年朝露厌鸣珂,
华发萧萧奈倦何。
鸾翮九霄空日月,
龙骧万斛饱风波。
这首诗词诗意深远,表达了对黄仲秉侍郎离任出守镇江的送别之情。首两句描绘了时光如流水般流逝,作者已经历了十年的官场生涯,对于朝露的清晨声音已经感到厌倦。华发萧萧指黄仲秉已经年岁渐长,头发已经变得稀疏而萧索,对于这种倦意他感到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以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黄仲秉的才华和能力。鸾翮代表着高飞的才能,九霄象征着天空,日月则代表着光辉和权威。然而,现在这些才能和权威都成了空虚,没有实际的作用。龙骧指的是黄仲秉的雄风万丈,万斛则象征着巨大的力量和能力,但现在这些也都失去了意义,因为他即将离开这种权力和风波。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古人不见吾犹梦,直道能行恨亦多。这里作者感叹古人已经不在世间,只能在梦中相见。作者意味着他对古人的仰慕和尊重,也暗示了他自己在官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不安。驷马锦衣儿辈事,只须持此答岷峨。驷马锦衣指的是黄仲秉这一代的官员们,他们都身着锦衣,骑着千里马,担负着重要的国家事务。只要黄仲秉能够坚持这样的信念和追求,回答国家对他的期望,就能够应对严峻的挑战。
这首诗词通过富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对黄仲秉的深情送别和对官场的思考。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流逝、才能的空虚以及对古人的思念,展现了对于现实世界的矛盾和焦虑。整首诗词以宏大的背景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黄仲秉的良好祝愿和对世事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著论端能拟过秦,苦吟长学跨驴人。十年不调非求异,三径为资本作贫。回首浮梁屡还往,断魂宿草几陈新。藏家有集曾三复,借我流传莫谩珍。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阁老今无地上身,黄麻紫诰两沉沦。虚悬东岭来时月,难挽西山去后春。试割冰鲈犹脆薄,重餐野橘尚甘辛。最怜赵子同心事,相看题封泪染茵。
此行殊匆匆,天色不肯借。更待海棠晴,满意孤山下。
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