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余。
遍阅诸生非有道,最怜能赋似相如。
青衫共笑方持板,白发相看各满梳。
暂免百忧趋长吏,勉调三寸事新书。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忆游太学十年初,
犹见胡公岂弟余。
遍阅诸生非有道,
最怜能赋似相如。
青衫共笑方持板,
白发相看各满梳。
暂免百忧趋长吏,
勉调三寸事新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送别朋友蒋夔赴代州教授的情景。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太学中度过的十年时光,仍然记得胡公,不禁感叹他与自己相交如兄弟。苏辙回顾了那些阅读过的学生,发现其中并非都具备真正的道德修养,唯独欣赏能够有才华像相如那样的人。他们穿着青衫一起笑谈,尽管白发已经满头,但彼此仍然互相倾慕。此时,他们暂时摆脱了百忧,不再急于追逐官场的功名利禄,而是鼓励彼此专心致志地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出新的著作。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学术的热爱。苏辙通过回忆太学时光,展现了对友情和才华的敬重。他赞赏那些有才华的学生,将他们与历史上的相如相提并论,显示了对文学的崇高追求。诗中的青衫笑谈和白发相看各满梳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鼓励友人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写下新的著作。整首诗词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学术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传承和发展学问的期盼。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友情和学术的热爱,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友人未来学术道路的祝福和期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将学术研究视为更为崇高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又具有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苏辙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境界。
松杉满院风,瓜豆一篱绿。不闻车马过,时得高人宿。日暮还独归,怅望城东曲。
西风萧萧木叶稀,秋深作客何时归。城头月出照击柝,江上露白催捣衣。雁鸿附书远莫致,鸟鹊绕树还惊飞。三更不眠欲起舞,跃马卧龙谁是非。
古屋清寒雪未消,小窗晴日展芭蕉。酸甘荔子尝春酒,更碾新芽荐菊苗。
野寺云山迥,人家烟火稀。水腥渔市近,帆落晚风微。拂树昏鸦去,迎船白鸟飞。吾生乐江海,犹恐与心违。
无情风掠芭蕉响,还是重门已闭。银缸独对,相思方切,教人怎睡。解叹从前事,解叹了、依前鳖气。想他家那里,知人憔悴,相应是、睡也未。且恁和衣强寝,奈无寐、依前重起。起来思想,当初与你,忒煞容易。及至而今也,半头天眼,不存不济。最消魂苦是,黄昏前后,冷清清地。
幸是元无了事痴,偷闲聊复学儿嬉。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勘楚词。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犹蟹有堪持。旧交乖隔音尘断,安得歌呼共一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