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赫赫汗衣流,人望公来望有秋。
契托棣华承缱绻,辞陈桑土原绸缪。
行为霖雨千畴足,坐解西风一段忧。
从此江头波浪息,柳边赢得伴沙鸥。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焦吏部造朝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曾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火云赫赫汗衣流,
人望公来望有秋。
契托棣华承缱绻,
辞陈桑土原绸缪。
行为霖雨千畴足,
坐解西风一段忧。
从此江头波浪息,
柳边赢得伴沙鸥。
【中文译文】
火光熊熊,满身汗水湿透衣衫,
人们期待着你的到来,期待着秋天的降临。
许下承诺,承载着纤细的绳索,
辞别了陈腐的土地,原本是用来制作丝绸的桑葚。
徜徉在雨中,行走在千万片田野上,
坐下来抚解西风带来的一丝忧愁。
从此江头的波浪平息了,
在柳树边上,你赢得了陪伴的沙鸥。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令人期待的场景,焦吏部(公务员)即将前往朝廷,人们盼望着秋天的到来。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将焦吏部的行程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出对他的关切和祝福。
首句以火光和汗水来描绘焦吏部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他的辛劳和奔波。第二句以人们期待秋天的心情来象征着他们对焦吏部到来的期盼。
接下来的两句以承诺和别离来描述焦吏部的角色转变。他承载着人们的期望,同时告别了过去的土地和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里用"棣华"(一种象征美好的植物)和"缱绻"(纤细的绳索)来形容承诺的重要性和承担的责任。
接下来的两句以行走和坐解来表达焦吏部的心情。行走在雨中的田野上,他感受到了自然的滋润,坐下来时却解读出西风带来的忧愁。这里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焦吏部在忙碌与疲惫之间的内心体验。
最后两句以江头和柳边来描绘焦吏部的目的地。江头的波浪平息了,柳边赢得了伴随的沙鸥,表达了焦吏部在新的环境中获得了宁静和伴侣。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巧妙运用,展示了焦吏部在人们期待中的角色转变和内心的变化。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焦吏部的奋斗和人们对他的期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