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来城市意何如,却忆葛阳溪上居。
不惮薄田输井税,自将嘉句著州闾。
波翻极浦樯竿出,霜落秋郊树影疏。
想到家山无俗侣,逢迎只是坐篮舆。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歷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復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僕射,谥曰文。德舆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而醖藉风流,自然可慕,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畧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送李处士归弋阳山居(限姓名中用韵)》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暂来城市意何如,
却忆葛阳溪上居。
不惮薄田输井税,
自将嘉句著州闾。
波翻极浦樯竿出,
霜落秋郊树影疏。
想到家山无俗侣,
逢迎只是坐篮舆。
诗意:
这首诗以送李处士回到他在弋阳山居的诗意生活为主题。作者首先询问城市的景象和李处士在城市中的感受,接着回忆起李处士在葛阳溪畔的居住时光。诗人称赞李处士不畏贫寒,甘愿耕种贫瘠的田地并交纳井税,同时他也自信地将自己的佳句传扬于州闾之间。诗中描绘了波浪翻涌的江面,船桅从海角出现;秋天的霜降下来,郊野的树影稀疏。最后,作者想到李处士的家山没有世俗的伴侣,只有篮舆(轿子)来迎接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处士归山田园生活的赞赏和思念之情。诗中展现了李处士勤劳朴实的品质,他不畏贫瘠的土地,勇于耕种,并自愿缴纳井税,以维持自己的生活。作者认为李处士的诗才卓越,将其佳句传播于州闾之间,显示出他对李处士的赞美和敬意。
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生动,通过波浪翻滚的江面和秋日郊野的霜落树影,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离别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李处士家乡的思念,强调他在归乡途中只有篮舆相迎,没有世俗的伴侣。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李处士归山的景仰和赞美,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有对处士品质的称赞,又展现了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对山水情怀的追求,具有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