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跨马声嘈嘈,长剑阔佩横满朝。
尘埃走趋颜发老,先生久客得无劳。
夜来气味有秋色,归心闹与秋风高。
揭竿跨浪好归去,扁舟烂醉眠云涛。
大小不能荐天子,遗诗有意徒哓哓。
郑獬(一○二二~一○七二),字毅夫,一作义夫,纾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七四)。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英宗治平中出知荆南,还判三班院。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拜翰林学士(《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三四),权知开封府。二年,出知杭州,三年,徙青州(《干道临安志》卷三)。因反对青苗法,乞宫祠,提举鸿庆宫。五年卒(《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二三八),年五十一。有《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及《宋文鑑》、《两宋名贤小集》中辑爲二十八卷,其中诗六卷。《东都事略》卷七六、《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民国卢靖辑《湖北先正遗书》所收《郧溪集》(蒲圻张国淦据京师图书馆所钞库本刊刻,简称张本,张本所附校勘记称张本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三三《幻云居诗稿》等。又自《舆地纪胜》、《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爲第七卷。
《送李处士南归》是宋代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送别李处士南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李处士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驾车跨马声嘈嘈,
长剑阔佩横满朝。
尘埃走趋颜发老,
先生久客得无劳。
夜来气味有秋色,
归心闹与秋风高。
揭竿跨浪好归去,
扁舟烂醉眠云涛。
大小不能荐天子,
遗诗有意徒哓哓。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李处士南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李处士的敬佩和祝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李处士南归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之情和对李处士的赞美。首两句“驾车跨马声嘈嘈,长剑阔佩横满朝。”生动地描绘了李处士离开时的热闹场面,以及他的威严和英勇。接着,“尘埃走趋颜发老,先生久客得无劳。”表达了李处士长时间的客居和奔波劳累,使得他的颜面已经苍老。这里的“先生”二字是对李处士的尊称,彰显了诗人对他的敬重。
接下来的两句“夜来气味有秋色,归心闹与秋风高。”通过以秋天的景象来象征离别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李处士归乡的欢喜之情。秋天是离别的季节,夜晚的秋风让人更加思乡,这里的“夜来气味有秋色”表达了李处士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和期待。
最后两句“揭竿跨浪好归去,扁舟烂醉眠云涛。”以豪迈的笔调描述了李处士坐船返乡的情景。李处士揭起竿来,船破浪前行,表达了他归乡的决心和勇气。而“扁舟烂醉眠云涛”则描绘了他在船上饮酒、享受着云涛的宁静,彰显了他返乡的愉悦和满足。
最后两句“大小不能荐天子,遗诗有意徒哓哓。”表达了诗人对李处士才华横溢的赞美,但也表达了对现实局限的无奈。诗人认为李处士的才华无法得到皇帝的赏识和荐举,而他所留下的诗篇只能在平凡之间流传,不能引起更广泛的重视。
整首诗词以离别和归乡为主题,通过对李处士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他的敬佩之情,并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表达离别和归乡的情感。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驾车跨马、长剑阔佩、尘埃走趋、归心闹与秋风高等,使诗词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整首诗词通过对李处士的赞美和对离别归乡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李处士的敬仰和祝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局限的无奈和对才华的无声呼唤。
珠自右,紫电入丹城。内养婴儿成赤象,时逢五转采阳精。火自水中生。烧鬼岳,紫电起峥嵘。随意嬉游寰海内,寐如砂碛卧长鲸。时序与偕行。
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南墙钜竹拂青烟,正在空斋簿领前。欲向韩门借余润,乞将白璧种蓝田。
故人遗我酒,气味芳似清。置之屋壁间,兴至时一倾。银杯度一合,三釂已彻觥。既免戒沉湎,且无忧病酲。嵇阮愧令德,刘石无遐龄。荒狂有何乐,徒以酒自名。吾幸免困此,庶几尽平生。
带郭人烟少,通村径路微。水光浮栋宇,野色动窗扉。小树无重数,前山不合围。艰危邻虎窟,奔迫诡牛衣。白舫意何适,丹枫看即稀。西园小茅屋,知复几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