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状貌古,瘦健若老鹤。
秋风唳清霄,寒响满寥廓。
一腹冰雪词,勿为俗人作。
便可住鹅池,乾死守岩壑。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送李道士归》是一首宋代文同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先生状貌古,
瘦健若老鹤。
秋风唳清霄,
寒响满寥廓。
一腹冰雪词,
勿为俗人作。
便可住鹅池,
乾死守岩壑。
这首诗词描绘了李道士的形象和境遇,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送别之情。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人以"先生"尊称李道士,描述他的外貌"状貌古",像是古代的人物,"瘦健若老鹤",身材苗条,行动敏捷,宛如老鹤一般。"秋风唳清霄"描绘了秋天的风声高远回荡,"寒响满寥廓"则表达了冷寂的氛围,暗示了李道士归去的孤独之感。
下一节中,诗人称赞李道士的才华,将其比作"一腹冰雪词",意味着他心中寒冷而纯净的诗篇。诗人劝告他不要为了迎合世俗而写作,"勿为俗人作"。这表达了诗人对李道士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独立精神的赞赏。
最后两句描绘了李道士隐居的景象。"鹅池"和"岩壑"是他可能居住的地方,"便可住鹅池,乾死守岩壑"表达了他宁愿在偏远的地方孤独生活,也不愿妥协迎合世俗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李道士形象的描绘和对他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独立精神和高尚艺术追求的崇敬。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李道士的送别和对他追求真诚、坚守独立的生活方式的赞美。
吴越归旗纛,风云助鼓鼙。锦蒙山树遍,弩射海潮低。龙凤城葱郁,牛羊墓惨恓。古祠存故里,秋草庑东西。
辟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新诗随外得,不用别求题。
一夜东风穿绣户,融融暖应佳时。春来何处最先知。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姊妹嬉游时节近,今朝应怨来迟。凭谁说与到家期。玉钗头上胜,留待远人归。
江风飘飘杨柳青,江烟漠漠花冥冥。春光潋滟动笙乐,泼酷弄影蒲萄倾。客路迢迢平不颇,应有儿童迎五马。文章太守今几人?风流未有如今者。中原地古风俗淳,君侯抚牧仁化新。黄堂无讼白日静,甘棠有阴芳草春。君侯考绩□未改,虎竹铜符转光彩。功成早向江南来,江南有人遥相待。
宫院深深今是非,可无三户报秦期。直应更作包胥泣,未抵含冤屈宋词。
岛屿遍含烟,烟中济大川。山城犹转漏,沙浦已摇船。海曙霞浮日,江遥水合天。此时空阔思,翻想涉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