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
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
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送李端公赴东都》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解析和赏析。
中文译文:
轩辕征战后,江海别离长。
远客归何处,平芜满故乡。
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
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
诗意解析:
这首诗的背景是唐代,描写了李端公返回东都的离别场景。诗人先以“轩辕征战后”来引出故事背景,暗示李端公是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战争中辛苦奋战。其后提到“江海别离长”,说明李端公与他的亲人和朋友们在他战斗的期间已经分别很久了。接下来,诗人用“远客”一词来形容李端公,强调他离乡已久,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在李端公归来时,乡间已是一片平静和熟悉,花草树木长满了原来的乡村。
然而,诗人以“夕阳帆杳杳,旧里树苍苍”来描写李端公的归来。夕阳下,帆船渐行渐远,意味着李端公的离去,与故乡再次分别。旧里的树木苍苍,暗示时间的流逝,昔日的乡村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后,诗人以“惆怅蓬山下,琼枝不可忘”来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在蓬莱山下,诗人留下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自己无法忘记李端公的感受。
赏析:
《送李端公赴东都》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离别和归乡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李端公离别以及离散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李端公作为一个远行的旅人和诗人所处的乡村进行对比,突出了李端公的辛苦奋斗和漂泊的命运。
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凄美,诗人以少许文字勾勒出离别的凄凉和思念的深情。通过描写夕阳和帆杳杳,给人以渐行渐远的感觉,彰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感伤。
整首诗反映了唐代士人们对离别和远行的感受,以及在归来后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用淡雅的笔触勾勒出离别和别离的情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使读者在感受到诗人内心愁绪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离别的思考。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上那无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巉岩恶面插苍须,中道时时自笑呼。但怪佯狂轻去俗,果闻高论足开余。恶看富贵庸男子,喜见徜徉隐丈夫。我是自高无许可,今朝为子一长吁。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